[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深共晶溶液萃取体系分离制备锂-6和锂-7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65677.X | 申请日: | 2022-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2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谢泽星;杨帆;汤婷婷;薛丽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B26/12 | 分类号: | C22B26/12;C22B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刘妮 |
地址: | 36102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深共晶 溶液 萃取 体系 分离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萃取剂制备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新型深共晶溶液萃取体系分离制备锂‑6和锂‑7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供体HTTA和受体TOPO按照摩尔比为2:1的比例配置,装于烧杯中后在磁力搅拌器上水浴升温,溶解形成共晶溶液萃取剂;步骤二,将LiCl固体均匀缓慢地加入到容量瓶的部分水溶液中,再将NH4Cl固体加入已有LiCl的容量瓶中,加入超纯水定容,得萃原液;步骤三,调节萃原液的pH,然后将萃原液与共晶溶液萃取剂以4:1体积混合于试管中,并放于振荡床振荡6h,然后使用离心机离心后,取水相;步骤四,将离心机离心后的有机相取出,用0.1mol/L的HCl溶液进行反萃取。本发明在较高萃取率的条件下,还具有较高的分离因子,合成步骤简便,工艺流程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萃取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深共晶溶液萃取体系分离制备锂-6和锂-7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共晶溶液萃取剂,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氢键受体和氢键供体,按照特定的摩尔比在温度下恒定情况下混合,出现均匀透明液体即为共晶溶液萃取剂。通常来说,两种或者多种组分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形成一个最低共熔温度。共晶溶液萃取剂制备所需成本较低,共晶溶液萃取剂无需添加溶剂,萃取效果好,能够给减少添加溶剂带来的环境污染,且减少溶剂使用所带来的费用。近五年来,共晶溶液萃取剂发展较快,多被应用于液液萃取领域。
Li有两种稳定天然稳定同位素为锂-6和锂-7,在Li天然稳定同位素分离方面,目前唯一实现工业化的方法为Li-Hg齐法(分离因子1.056),由于大量使用Hg,给环境和工人带来极大的危害,极力寻找一种方法替代Li-Hg齐法。激光法分离Li天然稳定同位素最有效且最直接的方法,然而昂贵的实验设备以及超高的实验条件要求,使得激光法分离Li天然稳定同位素不具备工业化生产的意义。
锂-6和锂-7未来发展主要应用于核能发展领域。根据《BP世界能源展望2019》,到2040年化石能源会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化石能源的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核能以其优势,必将在能源结构中占据一定的地位,提前发展核能是对未来的规划,也是国家战略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开拓了新的领域,是新科技的范畴。核能目前主要运用于发电方面,据统计2018年底全世界范围内,已知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有454台,这些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超过4亿千瓦。2021年煤炭价格一路上涨,煤炭在发电领域的使用必将会受到限制,加之煤炭发电会带来严重的污染,这也势必导致其他新能源在电力行业的发展,首当其冲的就为核能发电。民用核聚变锂-6丰度需要达到30%以上,核武器级的锂-6丰度需要达到90%以上。锂-7的丰度99.99%以上可以用作压水堆主回路pH调节剂,可以降低设备的酸碱腐蚀。清华大学资料来看,熔盐堆在对锂-7的需求量约为5t/GWe,西班牙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预测聚变堆需要纯锂-6达4.7t/GWe。从以上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分离Li天然稳定同位素锂-6和锂-7的重要性,那么寻求替代Li-Hg齐法的工业方法也就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记载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深共晶溶液萃取体系分离制备锂-6和锂-7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深共晶溶液萃取体系分离制备锂-6和锂-7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供体HTTA和受体TOPO按照摩尔比为2:1的比例配置,装于烧杯中后在磁力搅拌器上水浴升温,溶解形成共晶溶液萃取剂,然后将共晶溶液萃取剂冷却至室温;
步骤二,将LiCl固体均匀缓慢地加入到容量瓶的部分水溶液中,再将NH4Cl固体加入已有LiCl的容量瓶中,加入超纯水定容,得萃原液;
步骤三,调节萃原液的pH,然后将萃原液与共晶溶液萃取剂以4:1体积混合于试管中,并放于振荡床振荡6h,然后使用离心机离心后,取水相;
步骤四,将离心机离心后的有机相取出,用0.1mol/L的HCl溶液进行反萃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未经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56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