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电机用机壳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68632.8 | 申请日: | 2022-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5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曾强;毛正松;陈涛;张松;欧阳石坤;司政勇;奉智卿;李邓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柴芯蓝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5/18;H02K5/10;H02K5/04;H02K9/19;H02K5/22 |
代理公司: | 广西曙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32 | 代理人: | 赖立强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电机 机壳 | ||
本发明涉及增程器发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电机用机壳,外壳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外壳内设置有第一半环形水路、第二半环形水路和环形水路,第一半环形水路和第二半环形水路直径方向对称设置且在同一层位置,进水口、第一半环形水路、环形水路、第二半环形水路和出水口首位连接形成串联水路,第一半环形水路、第二半环形水路和环形水路均包括为2层以上的并联设置的水道;外壳内环上述设置有环形翅片,环形翅片设置在第二层环形水路一侧。本发明采用并联型环形水道,且在散热水道中增加了环形散热翅片,同时引导冷却液分布更合理,改善电机散热条件、增加散热面积,散热效率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程器发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电机用机壳。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机水冷机壳采用螺旋形水道、环形水道、“之”字形水道等,主要采用压力铸造一体成型或型材加工制造而成。
如中国专利CN202651996U公开的电机冷却水套,采用环形串联水道结构,包括覆盖在电机上的水道以及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水道为串联的回形迷宫结构,进水口及出水口分别位于水道两端。
又如中国专利CN212231278U公开的一种电机水道冷却结构和电机,采用回形串联水道结构,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和水道;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设置于所述水道的两个末端;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水道的同一侧,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设置于所述水道上相对的两个位置;所述水道为串联的回形迷宫结构。
常规水冷内转子电机机壳带冷却水道,机壳同时起到散热和支撑作用,电机绕组和铁芯产生的热量大部分是从定子铁芯的外表面传递给机壳、机壳再把热量传递给水道中的冷却液、通过冷却热带走热量。因此,电机定子铁芯外表面是主要散热面。
而外转子电机主要散热面是定子铁芯内表面,定子铁芯内表面的散热面积相对不足,相对内转子电机铁芯散热面积大幅度减小,电机散热条件差;环形串联水道或者回形串联水道由于冷却液冷却路线太长,冷却液引流不合理,散热效率低下;水道结构采用一体铸造成型,成本高,可维护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增程器发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电机用机壳,采用并联型环形水道,且在散热水道中增加了环形散热翅片,同时引导冷却液分布更合理,改善电机散热条件、增加散热面积,散热效率提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能源电机用机壳,包括相互配合的内壳和外壳,外壳成环形腔体,内壳压装进入外壳的内环,内壳的两端面与外壳焊接密封;
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第一半环形水路、第二半环形水路和环形水路,所述第一半环形水路和所述环形水路同轴设置且分层设置,第一半环形水路和第二半环形水路直径方向对称设置且在同一层位置,所述进水口、第一半环形水路、环形水路、第二半环形水路和出水口首位连接形成串联水路,即构成两层水路冷却;
所述第一半环形水路、第二半环形水路和环形水路均包括为2层以上的并联设置的水道;所述外壳内环上述设置有环形翅片,所述环形翅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半环形水路一侧。
本发明采用两层结构的串联水路,每个水路上设置有2层以上的水道,即多个水道之间并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单条水路流通面积过大产生流动死区的问题,水流分布更加均匀,引导冷却液分布更合理,散热效果好。
此外所述外壳内环上述设置有环形翅片,提高了散热效果。
本发明还采用分体设置的内壳和外壳组合形成电机壳,工艺简单,成本低。
优选的,所述水道为环形结构,所述水道沿外壳轴向间隔均匀设置。采用多个水道,轴向设置,增加了散热面积,同时引导冷却液分布更合理,散热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柴芯蓝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玉柴芯蓝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86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