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颗粒复合低矿化度水提高CO2 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77983.5 | 申请日: | 202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77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皇凡生;桑树勋;刘世奇;陆诗建;韩思杰;郑司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C01B33/18;B82Y40/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苏祥 |
地址: | 221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颗粒 复合 矿化度 提高 co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颗粒复合低矿化度水提高COsubgt;2/subgt;注入能力的方法,属于COsubgt;2/subgt;地质封存与利用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硅烷偶联剂改性SiOsubgt;2/subgt;纳米流体注入地层;待改性SiOsubgt;2/subgt;纳米流体段塞注入结束后,停注焖井一段时间;焖井结束后,将低矿化度水注入地层,驱替稀释井周高矿化度地层水;待低矿化度水注入结束后立即转注超临界COsubgt;2/subgt;,进行COsubgt;2/subgt;的封存与利用。该方法可对井周地层微粒进行固定,增强岩石疏水性,并对高矿化度地层水进行驱替稀释,从而实现对井周盐析沉淀和微粒运移伤害的综合防治,大幅改善COsubgt;2/subgt;的注入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CO2地质封存与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颗粒复合低矿化度水提高CO2注入能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CO2气体过度排放导致全球气温上升,严重威胁着地球生态环境。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采取了相应的碳减排措施与决定,其中CO2地质封存与利用被认为是目前最经济、最有效的碳减排途径,主要包括咸水层CO2封存、CO2强化石油开采和CO2驱替煤层气。然而,CO2封存地质体多赋存有高矿化度地层水,随着超临界CO2的持续注入,注入井附近地层水会不断被干燥CO2蒸发,导致矿化度不断升高,当达到盐溶极限时,地层水中的盐分便会结晶析出,诱发盐析效应。盐析效应通常发生在近井地带,是影响CO2注入能力的关键因素。盐析沉淀会堵塞井周孔隙空间,降低地层渗透率,进而导致CO2注入压力过大,注入能耗增加,严重制约CO2封存与利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现有技术主要通过注入低矿化度水的方法对井周盐析效应进行防治。注低矿化度水可对近井带高矿化度地层水进行驱替、稀释,减少盐析发生的物质基础,从而抑制盐析效应;同时,该方法也可对井周已有的盐析沉淀进行溶解。然而,该方法尚存在以下不足:
(1)低矿化度水仅能在短期内对盐析效应进行防治,随着CO2持续注入,井周含水(润湿相)饱和度不断降低,高矿化度地层水会在毛管力作用下发生回流,再次诱发盐析;
(2)低矿化度水会导致地层微粒与孔隙壁面间的双电层斥力增大,微粒由有利黏附条件转变为不利条件,从而加剧地层微粒的脱落,诱发大规模微粒运移,堵塞孔喉空间;
(3)低矿化度水会与岩石矿物间发生离子交换,导致岩石表面电负性增加,扩散双电层厚度增厚,岩石亲水性增强,而岩石润湿性是影响盐析效应的关键因素,岩石亲水性增加会导致束缚水饱和度增大,地层水的毛管回流现象加剧,从而促进盐析效应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颗粒复合低矿化度水提高CO2注入能力的方法,该方法可对井周地层微粒进行固定,增强岩石疏水性,并对高矿化度地层水进行驱替、稀释,从而实现对井周盐析沉淀和微粒运移伤害的综合防治,大幅改善CO2的注入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颗粒复合低矿化度水提高CO2注入能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硅烷偶联剂改性SiO2纳米流体注入地层;
(2)待改性SiO2纳米流体段塞注入结束后,停注焖井一段时间;
(3)焖井结束后,将低矿化度水注入地层,驱替稀释井周高矿化度地层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79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