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野外急救用止血消毒包扎自动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78675.4 | 申请日: | 202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1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顾菊平;蒋凌;华亮;张新松;赵凤申;程天宇;周伯俊;赵佳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15/00 | 分类号: | A61F15/00;A61B17/12;A61M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1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野外 急救 止血 消毒 包扎 自动化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自动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野外急救用止血消毒包扎自动化装置,包括:主体固定壳、底仓、气动储液管、环状动力机构、包扎用导轮组;主体固定装置负责压迫出血部位近心端实现压迫止血;底仓内部件实现装置整体控制并存储气体与纱布;气动储液管负责喷出消毒或止血液体,实现出血部位的消毒与止血;环状动力机构带动包扎用导轮组实现纱布对出血部位的环形包扎。本发明有效地解决野外环境中肢体创伤部位的紧急止血消毒包扎,并且止血消毒包扎过程全自动化进行,无需专业医护人员或受伤人员的额外辅助,装置体积较小便于随身携带用于急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自动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野外急救用止血消毒包扎自动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野外环境中的急救,如自然灾害下的抢险救灾或战争环境中的创伤治疗,需要在送入医院前实现创伤部位的止血,消毒和包扎。现有的常见的止血、清理和包扎过程都依赖医务人员人工进行,但野外环境中通常无法配备足够的医疗设备与专业医护人员。因而只能使用止血扎带和纱布进行简易处理,同时如处理不当也会导致肢体长时间缺血、坏死,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现有技术所采用的止血消毒包扎装置,虽然在结构上能避免人工止血,但仍然存在诸多缺陷,无法满足野外急救的需求,诸如:大多设备只通过手动充气或按压受伤部位的方式实现止血功能,后续的消毒和包扎流程仍需将伤者转移至医院处理,非专业人士操作难度较高。而能够实现止血消毒包扎一体化的装置需要多电机协同配合,设备体积较大,不适用于野外的随身携带。同时,上述装置大多需要单人或多人操作辅助设备完成四肢不同部位的止血消毒包扎,当使用者缺乏外界辅助或面临行动能力受限,此类设备的实施难度较大。因此,目前急需一种不依赖医务人员的便携式野外急救用止血消毒包扎一体化装死,弥补空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携式野外急救用止血消毒包扎自动化装置,用于解决野外环境中难以便捷快速高效的处理创伤部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野外急救用止血消毒包扎自动化装置,包括主体固定壳、底仓、气动储液管、环状动力机构和包扎用导轮组;
所述底仓设置于主体固定壳的底部,多组所述气动储液管均内嵌于主体固定壳内,所述环状动力机构与主体固定壳相连接实现固定,所述包扎用导轮组5设置于环状动力机构上;
所述主体固定壳包括:开合页、第一固定盖板、第一后遮挡板、第一支撑框架、第二固定盖板、第二后遮挡板、第二支撑框架、推杆气缸和压缩气囊;
所述压缩气囊固定于推杆气缸的内侧壁,所述压缩气囊和推杆气缸共同组成充气推杆气缸,当气体充入推杆气缸内部压缩气囊同步膨胀,所述压缩气囊膨胀后对出血部位近心端实现挤压,压迫出血血管,实现止血功能;
所述第一固定盖板、第一后遮挡板、第一支撑框架组成第一固定壳,所述第一固定壳呈中空半圆柱状,所述第一固定壳边缘设有矩形缺口,矩形缺口内壁设置有长条形磁条;所述第一支撑框架与第一后遮挡板平行设置,并均紧密固定于第一固定盖板内壁,多组所述充气推杆气缸等间距内嵌于第一支撑框架内部,多组所述充气推杆气缸的末端尾部均穿过并紧固于第一后遮挡板上;
所述第二固定盖板、第二后遮挡板、第二支撑框架组成第二固定壳,所述第二固定壳呈中空半圆柱状,所述第二固定壳边缘设有矩形缺口,矩形缺口内壁设置有长条形磁条,所述第二固定壳与第一固定壳实现紧密贴合;所述第二支撑框架与第二后遮挡板平行设置,并均紧密固定于第二固定盖板内壁上,多组所述充气推杆气缸等间距内嵌于第二支撑框架内部,多组所述充气推杆气缸的末端尾部均穿过并紧固于第二后遮挡板上;
所述开合页两侧分别固定于第一固定盖板与第二固定盖板外壁上,通过所述开合页转动实现第一固定盖板与第二固定盖板的开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86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水淡化膜处理工艺
- 下一篇:一种树脂前体组合物及其树脂膜和制备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