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化学聚合的聚吡咯微增材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82001.1 | 申请日: | 202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09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石铠源;王冰冰;廖思蔚;杨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106 | 分类号: | B29C64/106;C08G73/06;C25D9/02;C25D5/02;B33Y10/00;B33Y70/10;B33Y8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高冰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化学 聚合 吡咯 微增材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基于电化学聚合的聚吡咯微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基于弯月面引导的抽吸结合式电化学微增材装置,以0.1mol·L-1吡咯+0.005mol·L-1阴离子掺杂剂或0.35mol·L-1吡咯+0.2mol·L-1阴离子掺杂剂的溶液为电解液,所述阴离子掺杂剂包括2-萘磺酸、2,6-萘二磺酸二钠和钛铁试剂,通过电化学工作站设置一定大小的电流密度,使电解液在导管中形成循环回路,进而从两喷头底部流出形成动态稳定的液面并与经打磨抛光后的金属基底接触,从而实现导电高分子聚吡咯在金属基底上的沉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化学聚合的聚吡咯微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阴离子掺杂剂为钛铁试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化学聚合的聚吡咯微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密度为1-20mA/cm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化学聚合的聚吡咯微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密度为5mA/c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化学聚合的聚吡咯微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包含0.35mol·L-1吡咯+0.2mol·L-1阴离子掺杂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化学聚合的聚吡咯微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电解液所用的溶剂为水系或有机溶剂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200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起重机稳定性分析方法、起重机防倾覆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皮秒光纤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