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保护器的漏电防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84812.5 | 申请日: | 202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962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李亚妮;张成;叶琰;李奇;刘晓磊;刘存业;王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大兴安岭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02 | 分类号: | H02H3/02;H05K7/2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165000 黑龙江省大***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保护 漏电 防止 装置 | ||
一种电力保护器的漏电防止装置,涉及电力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漏电防止装置拿出和安装均复杂,拆装效率低,同时装置散热性能差的问题。本发明漏电防止装置本体的一侧外壁上固定有弹出组件,漏电防止装置本体的一侧外壁上固定有连接组件,漏电防止装置本体的一侧内壁上固定有散热组件。漏电防止装置本体的一端外壁上转动安装有透明防护盖,该透明防护盖可以对漏电防止装置本体进行防护。漏电防止装置本体位于透明防护盖一侧的内壁上对称镶嵌安装有控制按钮,该控制按钮控制电源启动或关闭弹出组件,能够对其进行开关控制,方便用户进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漏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保护器是指对电器提供用电安全保护的装置,它内置有智能的防高压装置,在电器遭遇瞬间高电压的异常情况下,会智能启动内部保护装置,确保后端用电器的用电安全。保护器在发生漏电故障时,需要漏电防止装置。但现有的漏电防止装置存在很多缺陷,例如:
1、在拆卸时,不具有弹出结构,在拿出时较为麻烦,从而降低了拆卸效率;
2、在安装时,需要螺栓进行固定,导致安装过程更为复杂,从而增加了安装时长,降低了安装效率;
3、设备一般是密封性的,不容易散热处理,从而导致散热效果一般,从而影响装置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漏电防止装置拿出和安装均复杂,拆装效率低,同时装置散热性能差的问题,现提供一种电力保护器的漏电防止装置。
一种电力保护器的漏电防止装置,包括漏电防止装置本体1、弹出组件2、连接组件3和散热组件4,散热组件4位于漏电防止装置本体1内部并用于为漏电防止装置本体1散热;
弹出组件2包括框架206和两组运动部,运动部包括:转动轴202、扭簧203、第一齿轮204、电磁铁块205、至少一个滑板207和第一齿条209,
框架206为“U”形的金属框架结构,漏电防止装置本体1从框架206的开口处置于框架206内部,两组运动部分别位于框架206相互正对的两个内侧壁上,转动轴202一端和电磁铁块205均固定在漏电防止装置本体1的外侧壁上,该外侧壁与框架206相互正对,第一齿轮204与转动轴20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扭簧203套接在转动轴202外部,扭簧203的两端分别与漏电防止装置本体1的外侧壁和第一齿轮204固定相连,滑板207和第一齿条209均固定在框架206的内侧壁上,第一齿轮204与第一齿条209相互啮合,漏电防止装置本体1与框架206相对的外侧壁上开有至少一条滑槽201,滑板207的自由端嵌入在滑槽201内部、且能够沿滑槽201滑动;
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电机301、第二齿轮302、转动杆305、第三齿轮307、第四齿轮308、两条第二齿条309和两块滑块310,
连接组件3位于框架206的底部,该底部为朝向漏电防止装置本体1端部的侧壁,框架206的底部内侧开有两条相互平行设置的升降槽304,两块滑块310分别嵌入在两条升降槽304内,两条第二齿条309分别与两块滑块310固定连接,两条升降槽304之间开设有转动孔303,转动杆305穿过转动孔303,第四齿轮308位于框架206底部内侧、并与转动杆30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齿轮302和第三齿轮307均位于框架206底部外侧,第三齿轮307与转动杆30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电机301嵌固在框架206底部,第一电机301的输出杆与第二齿轮302固定连接,第二齿轮302和第三齿轮307相互啮合,两条第二齿条309径向对称设置在第四齿轮308的两侧并与第四齿轮308相互啮合。
进一步的,上述散热组件4包括:连接板405、多个散热板406和两组驱动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大兴安岭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大兴安岭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48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