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维修球阀阀体密封端面的切屑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86486.1 | 申请日: | 202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2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柳勇;王苇;赵振兴;代路;劳星胜;戴春辉;李少丹;郑召利;徐广展;何涛;杨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D79/00 | 分类号: | B23D79/00;B23Q5/28;B23Q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兴智翔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8 | 代理人: | 张显益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维修 球阀 阀体 密封 端面 切屑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维修球阀阀体密封端面的切屑装置及方法。其中,用于维修球阀阀体密封端面的切屑装置包括:基座、旋转筒、进给筒、切屑量调整杆、旋转电机、进给电机、刀具机架及刀具。基座固定于待维修阀体上。旋转筒通过轴承能够旋转地安装于基座的内壁中。进给筒能够纵向移动地安装于旋转筒的内壁中。切屑量调整杆能够转动地安装于进给筒的内部。旋转电机安装于基座的外壁面上,并与旋转筒相连接。进给电机安装于旋转筒的上端面上,并与进给筒相连接。借此,本发明的用于维修球阀阀体密封端面的切屑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可以在船舶舱内、不拆卸阀门阀体的情况下,实现球阀阀门密封端面现场切屑维修,缩短了维修周期、降低了维修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机械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维修球阀阀体密封端面的切屑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球阀广泛应用船舶与海洋工程中。由于长期运行于高盐、潮湿的海洋环境下,球阀阀座面往往会发生表面腐蚀,形成凹坑、凹痕等表面缺陷,使球阀阀座面失去平整度而丧失密封能力,导致球阀泄漏。现有维修方式是将阀门从船舶系统中拆卸下来返回工厂,在大型机床上对球阀阀体阀座面进行维修处理,之后再返回船厂上船安装。这种维修方式,一是维修周期长,阀门来回运输可能需要数月,影响船舶出航任务;二是维修成本高,阀门拆卸出舱、运输维修、上船安装都需要产生费用;三是对一些特殊阀门不适用,船舶系统中众多球阀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管路上,甚至一些阀门直接焊接在船体耐压结构上,无法拆除出舱维修。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维修球阀阀体密封端面的切屑装置及方法,其结构简单合理,可以在船舶舱内、不拆卸阀门阀体的情况下,实现球阀阀门密封端面现场切屑维修,缩短了维修周期、降低了维修成本,且解决了特殊阀门阀体与系统焊接连接无法拆除出舱维修等问题,对船舶系统阀门维修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维修球阀阀体密封端面的切屑装置及方法。其中,用于维修球阀阀体密封端面的切屑装置包括:基座、旋转筒、进给筒、切屑量调整杆、旋转电机、进给电机、刀具机架以及刀具。基座固定于待维修阀体上。旋转筒通过轴承能够旋转地安装于基座的内壁中。进给筒能够纵向移动地安装于旋转筒的内壁中。切屑量调整杆能够转动地安装于进给筒的内部。旋转电机安装于基座的外壁面上,并与旋转筒相连接。进给电机安装于旋转筒的上端面上,并与进给筒相连接。刀具机架固定连接于进给筒的下端。以及刀具固定于刀具机架上。其中,通过调节切屑量调整杆,能够带动工作机架纵向移动。其中,当旋转电机启动时,能够驱动旋转筒进行旋转,从而带动刀具绕中轴线旋转,进而使刀具对待维修面进行切屑操作。其中,当进给电机启动时,能够驱动进给筒进行旋转,带动刀具机架纵向移动,从而带动刀具沿待维修面移动,进而实现切屑进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基座包括:基座本体以及法兰盘。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基座本体呈圆柱筒形状,且基座本体为中空结构。以及法兰盘固定于基座本体的底部,且法兰盘用以与待维修阀体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其中,法兰盘上开设有多个螺栓孔,多个螺栓孔的个数和位置与待维修阀体上端面的螺纹孔相对应适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旋转筒呈圆柱筒形状,旋转筒的外壁面设有旋转齿轮,且旋转筒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其中,旋转电机的旋转输出齿轮与旋转筒的旋转齿轮相啮合,从而实现旋转电机驱动旋转筒进行旋转。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进给筒呈圆柱筒形状,进给筒的上部设置有进给齿轮,进给筒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进给筒的内壁设有内腔,且进给筒的下端开设有定位孔。其中,进给筒的外螺纹与旋转筒的内螺纹相对应配合,从而使得旋转进给筒能够实现刀具机架沿旋转筒轴线纵向移动。其中,进给电机的进给输出齿轮与进给筒的进给齿轮相啮合,从而实现进给电机驱动进给筒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64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