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及源荷双侧不确定性的源网荷储协调规划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87577.7 | 申请日: | 2022-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8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陈会员;张华;戴奇奇;王欣;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28;H02J3/32;H02J3/46;G06Q10/06;G06Q10/04;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南昌贤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6 | 代理人: | 金一娴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源荷双侧 不确定性 源网荷储 协调 规划 方法 系统 | ||
1.一种计及源荷双侧不确定性的源网荷储协调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构建的上层容量优化模型对区域内的电源机组容量配置以及储能设备容量配置进行优化,使得到电源机组的初始装机容量以及储能设备的初始装机容量,其中所述上层容量优化模型以系统规划成本等年值最小为优化目标;
将所述电源机组初始装机容量以及所述储能设备初始装机容量输入至基于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以及需求侧资源不确定性构建的下层运行优化模型中,使输出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方案及运行成本,其中所述下层运行优化模型以运行成本最小化为优化目标;
将所述优化运行方案及运行成本输入至所述上层容量优化模型中,使更新电源机组的装机容量以及储能设备的装机容量,并将更新后的装机容量输入至所述下层运行优化模型中,使在所述上层容量优化模型和所述下层运行优化模型之间反复迭代,得到源网荷储协调规划的最优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及源荷双侧不确定性的源网荷储协调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的表达式为:
,
式中,、分别为时刻风电实际出力、时刻光伏实际出力,、分别为时刻风电预测出力、时刻光伏预测出力,、分别为风电的预测误差、光伏的预测误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及源荷双侧不确定性的源网荷储协调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需求侧资源不确定性包括价格型需求响应不确定性以及激励型需求响应不确定性;
所述价格型需求响应不确定性的表达式为:
,
式中,为模糊变量,为线性区内负荷转移率随峰谷电价差变化的斜率,为峰谷电价差,、分别为死区拐点和饱和区拐点对应的峰谷电价差,为峰谷负荷转移率上限,峰谷负荷转移率的最大偏差值;
所述激励型需求响应不确定性的表达式为:
,
式中,为用户计划响应IL容量,为用户最大响应IL容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及源荷双侧不确定性的源网荷储协调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容量优化模型以系统规划成本等年值最小为优化目标的表达式为:
,
式中,为最小系统总成本,分别为投资成本、维护成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及源荷双侧不确定性的源网荷储协调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运行优化模型以运行成本最小化为优化目标的表达式为:
,
式中,为最小系统运行成本,为燃料成本,为外来电购电成本,为需求响应调度成本,为碳排放成本。
6.一种计及源荷双侧不确定性的源网荷储协调规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优化模块,配置为根据构建的上层容量优化模型对区域内的电源机组容量配置以及储能设备容量配置进行优化,使得到电源机组的初始装机容量以及储能设备的初始装机容量,其中所述上层容量优化模型以系统规划成本等年值最小为优化目标;
输出模块,配置为将所述电源机组初始装机容量以及所述储能设备初始装机容量输入至基于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以及需求侧资源不确定性构建的下层运行优化模型中,使输出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方案及运行成本,其中所述下层运行优化模型以运行成本最小化为优化目标;
迭代模块,配置为将所述优化运行方案及运行成本输入至所述上层容量优化模型中,使更新电源机组的装机容量以及储能设备的装机容量,并将更新后的装机容量输入至所述下层运行优化模型中,使在所述上层容量优化模型和所述下层运行优化模型之间反复迭代,得到源网荷储协调规划的最优解。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757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