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蠕动泵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89746.0 | 申请日: | 2022-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22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赵栋;姜宝龙;刘涛;王海静;宋同健;崔桐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鸣川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3/12 | 分类号: | F04B43/12;F04B17/03 |
代理公司: | 威海恒誉润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0 | 代理人: | 曾基 |
地址: | 26440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蠕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蠕动泵,其解决了现有蠕动泵停机时对蠕动泵软管过度挤压的技术问题。包括驱动电机、蠕动泵壳体和软管,蠕动泵壳体内形成一空腔,空腔内设有蠕动组件,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蠕动组件连接,蠕动组件与软管接触。本发明可广泛用于蠕动泵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蠕动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新型蠕动泵。
背景技术
现有蠕动泵在停机时,蠕动泵转子停转,辊轮停止在某一位置并持续对该位置的蠕动泵软管过度挤压,停机时间过长将造成软管此处发生粘连、局部管壁变薄、局部发生塑性形变难以回弹等情况,这些情况无不大幅降低蠕动泵软管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蠕动泵停机时对蠕动泵软管过度挤压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停机时不对蠕动泵软管挤压的新型蠕动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蠕动泵,包括驱动电机、蠕动泵壳体和软管,蠕动泵壳体内形成一空腔,空腔内设有蠕动组件,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蠕动组件连接,蠕动组件与软管接触。
优选地,蠕动组件包括转子、保持架、辊轮轴和辊轮,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子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套设有保持架,保持架上设有第一滑槽,辊轮轴通过第一滑槽与保持架滑动连接,辊轮套设在辊轮轴上。
优选地,辊轮轴的两端均设有突出段,突出段与转子配合。
优选地,转子上开设有第二滑槽,辊轮轴的突出段与第二滑槽相配合。
优选地,辊轮轴和第二滑槽的数量为多个,每个辊轮轴的突出段均配合有一个第二滑槽。
优选地,蠕动泵壳体上设有软管进口和软管出口。
优选地,软管与蠕动壳体的内壁接触,软管的两端分别穿过软管进口和软管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设置蠕动组件,在驱动电机带动转子转动运输物料时,蠕动组件贴紧软管,从而通过对软管的挤压实现运输物料的功能,在停机时,将驱动电机适当反转,从而可以使蠕动组件不再挤压软管,从而使软管不会一直处在被挤压状态,提高了软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驱动电机;2.蠕动泵壳体;3.软管;4.空腔;5.转子;6.保持架;7.辊轮轴;8.辊轮;9.第一滑槽;10.突出段;11.第二滑槽;12.软管进口;13.软管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鸣川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鸣川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97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钨铼合金窄带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液压钢管端口的攻丝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