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泄压式火炮初速连续化装置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90266.6 | 申请日: | 2022-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3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杜中华;董鹏;谢博城;李鹏;杨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41F1/06 | 分类号: | F41F1/06;F41A21/28;F41A2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050003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泄压式 火炮 初速 连续 化装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泄压式火炮初速连续化装置及控制方法,涉及火炮研发领域,装置包括:火炮身管、控制器和多个泄压孔;所述火炮身管包括身管壁和身管内膛;所述身管内膛设置在所述身管壁内;所述身管内膛包括依次连接的药室、坡膛和膛线部;所述药室位于远离所述身管内膛的出射口的一端;所述膛线部为弹丸的运行轨道;所述泄压孔设置在所述膛线部对应的身管壁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多个所述泄压孔连接;多个所述泄压孔沿着所述身管壁周向对称设置;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泄压孔调整所述身管内膛的气压。本发明通过调整射击时身管的气压实现弹丸初速的连续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炮研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泄压式火炮初速连续化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大口径地面火炮一般采用分装式弹药,即弹丸和发射药分开,装填时,先装填弹丸再装填发射药。目前我国的大口径地面火炮普遍采用“药筒+药包”的装药方式,药筒里面的药包数量可以调整,这样一来,通过调整药筒(全变装药和减变装药)和药筒内的药包数量形成一个离散的装药号数序列,不同装药号数对应不同弹丸初速(也称火炮初速)。火炮装药的发展趋势是模块化装药,使用模块化装药时,也是对应几个离散的弹丸初速。
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火炮的水平射击距离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高低射角、一个是弹丸初速,目前,通过这两个因素的配合,火炮可以实现对射程范围内任意距离的目标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火炮的高低射角是可以连续变化的,但是火炮的初速只有几个离散数值,是不能连续变化的。如果在火炮高低射角调整机构(通常是高低机)发生故障时,火炮就只能对几个有限距离的目标进行射击,影响火炮性能的发挥。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火炮上的使用,目前许多新式火炮都具有“多弹同时弹着”的能力,也就是说,同一门火炮先在高射角低初速发射第一发炮弹,再降低高低射角提高初速发射第二发炮弹,接着再降低高低射角提高初速发射第三发炮弹,…,通过发射时刻、高低射角、弹丸初速的精确配合,实现几发炮弹同时命中目标,相当于一门炮达到几门炮的火力效果。火炮这种能力与火控计算机的高效计算、供输弹机的高速供弹、射角的快速调整、装药号的快速切换是分不开的。这里面就有一个制约因素,也就是弹丸初速不是连续化的,否则火炮的“多弹同时着发”能力更强,也就是有更多的发射时刻、高低射角、弹丸初速的组合方案,可以让更多的炮弹同时命中目标。
这样看来,实现大口径地面压制火炮初速的连续化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可使火炮的火力机动性更强。火炮射击某个目标,可以用更多的弹道方案达到,当火炮高低射角调整装置损坏时,火炮通过调整弹丸初速可以实现对射程内任意距离目标进行打击;采用“多弹同时着发”射击时,可以达到更强大的火力效果。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实现火炮初速连续化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泄压式火炮初速连续化装置及控制方法,通过调整射击时身管的气压实现弹丸初速的连续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泄压式火炮初速连续化装置,包括:火炮身管、控制器和多个泄压孔;
所述火炮身管包括身管壁和身管内膛;所述身管内膛设置在所述身管壁内;所述身管内膛包括依次连接的药室、坡膛和膛线部;所述药室位于远离所述身管内膛的出射口的一端;所述膛线部为弹丸的运行轨道;
所述泄压孔设置在所述膛线部对应的身管壁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多个所述泄压孔连接;多个所述泄压孔沿着所述身管壁周向对称设置;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泄压孔的开闭进而调整所述身管内膛的气压。
可选地,所述泄压孔包括依次连通的引流孔、导流孔、泄气孔和设置在所述引流孔上的电控阀门;所述引流孔与所述膛线部连通;所述泄气孔与所述身管壁的外壁连通;所述引流孔与所述身管壁的内壁垂直;所述导流孔与所述身管壁的内壁平行;所述泄气孔与所述身管壁的外壁垂直;所述电控阀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可选地,所述泄压孔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泄气孔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902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可伸缩的钢结构门
- 下一篇:一种现浇桥梁浇筑时沉降位移监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