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嘴结焦风险分析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92402.5 | 申请日: | 2022-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6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郭春红;卢川;李丹;刘勇;程丰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17;G06F30/20;G06F119/02 |
代理公司: | 南昌旭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50 | 代理人: | 彭琰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嘴 结焦 风险 分析 方法 系统 可读 存储 介质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嘴结焦风险分析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车辆,方法包括:获取预设时间周期内的所有发动机工况点,并基于发动机的排放数据以及吸收数据,从所有发动机工况点中确定测试发动机工况;基于所述测试发动机工况对油嘴进行结焦分析,使获取清洗前液态流量以及清洗后液态流量;根据清洗前液态流量和清洗后液态流量计算油嘴结焦度;判断油嘴结焦度是否大于预设风险阈值;若油嘴结焦度大于预设风险阈值,则发送告警信息。根据获取的清洗前液态流量以及清洗后液态流量计算油嘴结焦度,能够实现对待测发动机工况下的油嘴结焦风险进行分析,使得油嘴在发动机耐久和客户使用中的结焦情况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油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嘴结焦风险分析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车辆。
背景技术
当前国六柴油发动机,为了满足法规对排放油耗的要求,喷油器油嘴定义过程中会采用高流量系数的油嘴,流量系数越高油嘴越容易结焦,结焦后油嘴流量下降雾化变差从而引起发动机功率扭矩下降、排放恶化。
油嘴结焦的趋势是油嘴设计的一个限制因素,为了对油嘴的抗结焦性和高流量系数进行一个最好的折衷选择,项目开发早期通过油嘴结焦试验来识别油嘴的结焦风险,但经常会出现因为结焦试验工况或结焦度评估限值不合理,引起油嘴结焦评估不当,在耐久或标定过程中出现油嘴结焦超出发动机性能限值需要重新定义油嘴,引起标定工作或耐久试验的重复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嘴结焦风险分析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车辆,用于解决在耐久或标定过程中出现油嘴结焦超出发动机性能限值需要重新定义油嘴,引起标定工作或耐久试验重复进行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嘴结焦风险分析方法,包括:获取预设时间周期内的所有发动机工况点,并基于发动机的排放数据以及吸收数据,从所有发动机工况点中确定测试发动机工况;基于所述测试发动机工况对油嘴进行结焦分析,使获取清洗前液态流量以及清洗后液态流量,其中所述测试发动机工况包括EGR工况以及全负荷工况;根据所述清洗前液态流量和所述清洗后液态流量计算油嘴结焦度,其中计算所述油嘴结焦度的表达式为:油嘴结焦度=(清洗后液态流量-清洗前液态流量)/清洗后液态流量;判断所述油嘴结焦度是否大于预设风险阈值;若所述油嘴结焦度大于预设风险阈值,则发送告警信息。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一种油嘴结焦风险分析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基于所述测试发动机工况对油嘴进行结焦分析包括:在所述测试发动机工况下使用预先调配的燃油运行喷油器;将测试油装入待清洗喷油器的油嘴中,并获取100bar压力以及60秒加电时间下的油嘴的清洗前液态流量;将测试油装入已清洗喷油器的油嘴中,并获取100bar压力以及60秒加电时间下的油嘴的清洗后液态流量。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预设风险阈值为3%。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嘴结焦风险分析系统,包括:确定模块,配置为获取预设时间周期内的所有发动机工况点,并基于发动机的排放数据以及吸收数据,从所有发动机工况点中确定测试发动机工况;获取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测试发动机工况对油嘴进行结焦分析,使获取清洗前液态流量以及清洗后液态流量,其中所述测试发动机工况包括EGR工况以及全负荷工况;计算模块,配置为根据所述清洗前液态流量和所述清洗后液态流量计算油嘴结焦度,其中计算所述油嘴结焦度的表达式为:油嘴结焦度=(清洗后液态流量-清洗前液态流量)/清洗后液态流量;判断模块,配置为判断所述油嘴结焦度是否大于预设风险阈值;发送模块,配置为若所述油嘴结焦度大于预设风险阈值,则发送告警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油嘴结焦风险分析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924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