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端部放砂采场提高充填接顶率的结构布置方式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94553.4 | 申请日: | 2022-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0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培正;金晓刚;王靖;熊韶运;林超;朱仕林;洪敦敏;邵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南京华忻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41/16 | 分类号: | E21C41/16;E21F15/00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常前发;奚志鹏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部放砂采场 提高 充填 接顶率 结构 布置 方式 | ||
1.一种端部放砂采场提高充填接顶率的结构布置方式,沿矿体走向每隔40~80m布置一个采场(1),在每个采场(1)内布置3~5个分区,两相邻采场(1)间留间柱(2),其特征在于:在采场(1)的下部布置凿岩巷道(7)、出矿巷道(10)、装矿进路(11),凿岩巷道(7)、装矿进路(11)沿矿体走向布置,凿岩巷道(7)与装矿进路(11)之间通过出矿巷道(10)连通;在采场(1)两端矿体顶板较高的间柱(2)内布置充填斜井(3),将充填主管(4)吊挂在充填斜井(3)的巷道顶板,自充填斜井(3)靠近采场(1)顶部区域向采场(1)掘充填联络巷道(5),并将充填支管(6)接入采场(1)内;在凿岩巷道(7)内向各分区的采场凿炮孔(8),通过逐区加深炮孔(8)深度的方法在采场(1)顶部形成阶梯式放砂槽(9),各分区的放砂槽(9)高度根据空区充填区域距端部放砂点距离的远近不同并结合充填料浆的自流坡度确定,以确保空区顶板平均坡度大于或等于充填料浆的自流坡度,以满足自然接顶要求;以采场端部放砂点另一端的切割空间为自由面,在凿岩巷道(7)向端部放砂点后退式爆破,采用铲运机将崩落的矿石经过出矿巷道(10)、装矿进路(11)运至溜井卸矿;采场回采结束后,封闭空区下部的通道,通过充填主管(4)、充填支管(5)对空区进行分次充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放砂采场提高充填接顶率的结构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场(1)高度10~100m,间柱(2)宽10m~20m;所述的充填斜井(3)坡度与矿体倾角基本一致,充填斜井(3)坡度与矿体倾角之间的最大偏差≤10%;充填斜井(1)的底板高于矿体顶板接触带1~2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部放砂采场提高充填接顶率的结构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根据空区充填区域距端部放砂点距离的远近不同,距端部放砂点越远,放砂槽(9)高于矿体顶板接触带的高度越小,直至放砂槽(9)高度等于矿体顶板接触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部放砂采场提高充填接顶率的结构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将采场(1)沿矿体走向划分成Ⅰ区、Ⅱ区和Ⅲ区共3个分区,Ⅰ区、Ⅱ区、Ⅲ区距端部放砂点由远及近,Ⅰ区放砂槽(9)高度等于矿体顶板接触带;Ⅱ区放砂槽(9)高于矿岩顶板接触带1.2~2.4m;Ⅲ区放砂槽(9)高于矿体顶板接触带2.4~4.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南京华忻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南京华忻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9455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的社交媒体疫情事件抽取技术
- 下一篇:一种锋芒激光调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