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雾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97199.0 | 申请日: | 2022-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2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大迈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0/40 | 分类号: | A24F40/40;A24F40/10;A24F40/51;A24F40/70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周修文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雾化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内壳,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内壳的外壁与所述外壳间隔设置以围设形成环绕所述内壳的油仓,所述内壳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相对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侧腔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进油孔;雾化组件及电源组件,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电源组件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相对所述电源组件所述雾化组件更靠近所述进气口,所述雾化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进油孔与所述油仓连通。上述电子雾化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雾化装置,结构更加简单,便于制造、装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是一种将可雾化介质转化为可食用气雾的装置。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雾化装置主要由储液腔、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构成。储液腔用于储存可雾化介质,雾化组件用于对雾化介质进行加热并雾化,以形成可供吸食者食用的气溶胶;电源用于向雾化组件提供能量。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雾化装置结构复杂,不利于制造装配。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简化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问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内壳,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内壳的外壁与所述外壳间隔设置以围设形成环绕所述内壳的油仓,所述内壳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相对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侧腔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油仓连通的第一进油孔;
雾化组件及电源组件,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电源组件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相对所述电源组件所述雾化组件更靠近所述进气口,所述雾化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进油孔与所述油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靠近出气口一侧的腔壁上凸出设有沿外壳周向延伸的装配部,所述内壳套设于所述装配部上,将所述容置腔分为相对隔离的所述油仓与所述容纳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套设于所述进气口上且与所述油仓密封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一配合槽以及环绕所述第一配合槽设置的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与所述第二配合槽均沿所述外壳的周向延伸,所述外壳插设于所述第二配合槽且与所述第二配合槽的槽壁接触,所述内壳插设于所述第一配合槽且与所述第一配合槽的槽壁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槽的槽壁向所述第一配合槽内突出设有抵接所述内壳外壁的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环绕所述内壳设置;及/或
所述第二配合槽的槽壁向所述第二配合槽内突出设有抵接所述外壳外壁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环绕所述外壳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外套、中套及内套,所述外套套设于所述中套上且至少部分结构与所述中套间隔设置以围设形成所述第二配合槽,所述中套套设于所述内套上且至少部分结构与所述内套间隔设置以围设形成所述第一配合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套包括固定部以及与所述固定部周壁连接且沿径向向内延伸的保持部,所述保持部能够同时抵接所述中套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以及所述内套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一体化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均为规则圆管状结构或规则棱管状结构,或者其一为规则圆管状结构且另一为规则棱圆管状结构;及/或,
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同轴设置;及/或,
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的径向尺寸之差恒定;及/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大迈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大迈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971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巷道内的环境变化检测系统
- 下一篇: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