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高压直流配套火电接入系统升压变档位选择及校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04489.3 | 申请日: | 202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4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宇;陈财福;杨朋威;陈肖璐;任正;刘春晖;陈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6 | 分类号: | H02J3/16;H02J3/38;H02J3/36;H02J3/24;G01R31/3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董雪 |
地址: | 010020 内蒙古自治区呼***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直流 配套 火电 接入 系统 升压 档位 选择 校验 方法 | ||
1.一种特高压直流配套火电接入系统升压变档位选择及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火电机组的静态励磁特性曲线;
基于所获取的静态励磁特性曲线、机组进相的判定条件和机组迟相的判定条件,判断机组是否处于进相运行或迟相运行,根据档位选择条件选择升压变档位;
在电厂送出线路反送电阶段和机组投运阶段,校验所选择的升压变档位,提高特高压直流近区无功电压水平。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特高压直流配套火电接入系统升压变档位选择及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特高压直流配套火电厂送出线路接线采用3/2接线方式。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特高压直流配套火电接入系统升压变档位选择及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反送电阶段,机组升压承担用变供电;机组投运阶段,厂用负荷由发电机转带。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特高压直流配套火电接入系统升压变档位选择及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高压配套火电厂接入系统需要考虑电厂升压变分接头档位选择与系统母线电压波动、机端电压、厂用负荷电压、机组进相能力和机组迟相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特高压直流配套火电接入系统升压变档位选择及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进相的判定条件为其中,Qin为发电机组进相能力,Qinmax为机组最大进相能力,Up为发电厂厂用负荷供电电压,Upmin为厂用负荷供电电压下限,Ue为发电机机端电压,Uemin为发电机机端电压下限,Uemax为发电机机端电压上限,Ug为系统母线电压。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特高压直流配套火电接入系统升压变档位选择及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迟相的判定条件为其中,Qout为发电机组迟相能力,Qoutmax为机组最大迟相能力,Up为发电厂厂用负荷供电电压,Upmax为厂用负荷供电电压上限,Ue为发电机机端电压,Uemax为发电机机端电压上限,Ug为系统母线电压,Ugmin为系统母线电压下限。
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特高压直流配套火电接入系统升压变档位选择及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优先保证系统电压稳定,不同档位下的参考表中每组数据同时满足机组进相和机组迟相的判定条件的为有效数据,其余数据应删去或不予考虑,自上而下进行前后两两对比,在分别对比前后两个档位,为保证机组最大程度发挥进相能力,则该档位下保持机组进相的最小滤波器组数应尽可能小,同时,相同滤波器组数情况下的参考表中数据时,当机端电压达上限或机端电压达下限时,则优先选择系统电压高者所在的档位为电厂升压变档位。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特高压直流配套火电接入系统升压变档位选择及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厂送出线路反送电阶段,采用空充电厂出线、升压变带电和厂用负荷供电对电厂升压变推荐档位进行校验。
9.如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一种特高压直流配套火电接入系统升压变档位选择及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电厂升压变档位位于4档时,在调试过程中系统电压稳定。
10.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特高压直流配套火电接入系统升压变档位选择及校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机组投运阶段,在发生系统电压升高过程中,采取电压调节手段,维持电压在合理范围内,满足运行曲线要求,电厂机组释放其进相能力吸收系统中过多的无功,当升压变档位位于4档,系统电压升高时,机组释放进相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448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