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极材料前驱体共沉淀反应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06151.1 | 申请日: | 202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3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赵聪;杨光耀;康彬;何劲松;李仲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思达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四川思达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D29/33;B01D29/52;B01D29/68;B01J4/00;B01J1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擎智秉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王睿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极 材料 前驱 共沉淀 反应 系统 | ||
1.正极材料前驱体共沉淀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正极材料前驱体共沉淀反应设备(2),包括反应釜(21)、输入单元、搅拌组件(22)、过滤组件(23),所述反应釜(21)用于容纳前驱体浆料并供前驱体浆料在其中进行反应,所述搅拌组件(22)设置于反应釜(21)内并且用于搅拌反应釜(21)内的前驱体浆料,所述过滤组件(23)设置于反应釜(21)内并且用于拦截反应釜(21)内的前驱体以获得浓缩前驱体浆料并滤出滤清液;
出清组件,包括与过滤组件(23)出清液口连通的出清液管(11)、设置于出清液管(11)上的降温装置(5),设置于降温装置(5)后端的软管泵(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前驱体共沉淀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泵的进出口均设有薄壁球阀(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前驱体共沉淀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装置(5)为板式换热装置、直管换热装置、螺旋管换热装置(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前驱体共沉淀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再生组件,所述再生组件包括:
反冲容器(6),用于容纳反冲气体/反冲液体,反冲容器(6)的出口与待再生过滤组件(23)的滤清液出口连接;
进气控制组件,用于控制再生气体输入反冲容器(6);
进液控制组件,用于控制再生液体输入反冲容器(6);
反冲控制组件,用于控制再生气体/再生液由反冲容器(6)的出口输出反冲容器(6);
纯水控制组件,用于控制纯水输入反冲容器(6);
其中,反冲容器(6)出口与出清组件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前驱体共沉淀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21)外表面设有保温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前驱体共沉淀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结构包括包裹在反应釜(21)外表面上的夹套(3),还包括设置于夹套(3)上的保温液进口(31)、保温液出口(3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前驱体共沉淀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23)绕搅拌组件(22)环向设置于反应釜(21)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前驱体共沉淀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23)包括固定于反应釜(21)内的滤清液管、间隔固定于滤清液管上的滤芯,所述滤清液管包括沿反应釜(21)径向由外向内布设的外圈管(231)、内圈管(232),所述外圈管(231)、内圈管(232)均通过滤清液管外接出清液系统,所述外圈管(231)、内圈管(232)均为密封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正极材料前驱体共沉淀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管(231)通过滤清液管外与出清液管(11)连接,所述内圈管(232)通过弯管与滤清液管连接并导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材料前驱体共沉淀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装置(5)设置于出清液管(11)的进液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思达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四川思达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思达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四川思达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615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极材料前驱体共沉淀反应设备
- 下一篇:快速启停式危废焚烧装置及焚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