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僵化率桑蚕蛹虫草的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06740.X | 申请日: | 202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3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顾淑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A01G18/5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马晓敏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僵化 桑蚕 虫草 培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高僵化率桑蚕蛹虫草的培育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桑蚕蛹准备:选取刚从蚕茧中剪出的健康的活体桑蚕蛹;(2)蛹虫草菌液制作:将蛹虫草菌种接种至培养液中,在25℃下,静置48小时,然后在25℃,108rpm转速下振荡培养培养7天;(3)接种:利用喷雾连续注射器将蛹虫草菌液注射于活体桑蚕蛹体的头部进口处,每个蚕蛹定量注射0.15mL,接种以尾部绷直为止;(4)僵化;(5)保湿培育;(6)转色;(7)出草;(8)采收;本发明方法僵化率高,生长周期短、条件易于控制、活体培育桑蚕蛹虫草的方法,所制备的桑蛹虫草子座有效成分含量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僵化率桑蚕蛹虫草的培育方法,用于桑蚕蛹虫草培育,属于食用菌培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北冬虫夏草的天然资源有限,但人工培养已获成功,目前其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培养方法:一是天然动物培养基栽培,主要采用蚕蛹作为培养基质。经过严格的菌种选育和蚕蛹选取,将虫草菌种注入寄主蚕蛹体内,为蛹虫草子实体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最终得到成熟蛹虫草;二是人工固体培养基栽培,大多选用大米、小麦作为培养基质。选取野生或人工培育的虫草菌种,通过分离、选育、复壮等流程培育出母种,扩繁后转接到制备好的灭活固体培养基上,并添加各种必需的营养成分,最后培育出成熟的蛹虫草;三是人工液体发酵栽培,现多采用液体发酵罐进行培养。将培养基装入试管内,高温灭菌后摆成斜坡式,把斜面试管菌种接种到培养液中,置于摇床上振荡培养,然后进行种子罐扩大培养,再将高浓度的菌液进行液体发酵罐深层发酵,最后离心分离获得成熟蛹虫草。可按照不同的生产指标要求,选择适合蛹虫草生长的液体培养基组分。
现有技术的缺点主要有:
(1)接种污染率高,蚕蛹成本高,收益就低。
(2)由于是用注射器接种,接种量利用手来控制,一是不够精确,二是力度较小,不能将菌液充满蛹体,导致菌丝萌发时间长。
(3)接种部位是在较软背部,接种力量不好掌握,注射器接种刺破后容易渗液,引起污染。
(4)僵化时间短,用新接种方法后僵化时间为4-6天,注射器接种僵化时间是10-15天。
如都兴范等在申请号为201811034151.3的发明专利“一种柞蚕蛹虫草的高效培育方法”中,提到了将消毒后的柞蚕活蛹,从其背部第3~5体节处接种蛹虫草液体菌种0.3-0.7ml,置于塑料盘中,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育45-50天蛹虫草即可成熟收获。但是公开文献中却没有进一步提供具体的技术工艺控制参数和生产效果,可以理解为发明人只是给出利用活体柞蚕蛹虫草子实体的概念,并没有具体的生产技术和方法。杨祖根等在“一种蚕蛹虫草的培养方法”(申请号:202011161622.4)中提供具体的技术工艺控制参数和生产效果,但对最关键的接种技术没有具体的改进,还是利用注射器进行接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僵化率桑蚕蛹虫草的培育方法,该方法通过活体培育桑蚕蛹虫草,所制备的桑蛹虫草子座有效成分含量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高僵化率桑蚕蛹虫草的培育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桑蚕蛹准备:选取刚从蚕茧中剪出的健康的活体桑蚕蛹(持头尾部会摇动)。
(2)蛹虫草菌液制作:将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菌种接种至培养液中,在25℃下,静置48小时,然后在25℃,108rpm转速下振荡培养培养7天。具体地,所述培养液的组分为:马铃薯22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1克,维生素B120毫克,氯化钠1.8克,蛋白胨4克,1000ml水,pH6.5。
(3)接种:利用喷雾连续注射器将蛹虫草菌液注射于活体桑蚕蛹体的头部进口处(口部最软处),每个蚕蛹定量注射0.15mL,接种以尾部绷直为止。注射后,若蚕蛹还在摇动,再注射一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67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