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栽培北苍术菌根化苗的菌剂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409668.6 申请日: 2022-04-19
公开(公告)号: CN114940949A 公开(公告)日: 2022-08-26
发明(设计)人: 张淑彬;邢礼军;尹鑫;刘建斌;邹国元;周志杰;王幼珊;薛乾鑫;武凤霞;郝梓博;肖强;杨志会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承德市农林科学院
主分类号: C12N1/14 分类号: C12N1/14;C12N3/00;A01G22/25;C12R1/645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莫舒颖
地址: 100097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栽培 苍术 菌根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制备用于栽培北苍术的菌剂的方法,以及以所制备的菌剂制备菌根化北苍术苗的方法。实验证明,接种本发明的用于栽培北苍术的菌剂后,北苍术根系菌根侵染率达到100%,且显著提高了北苍术生物量,当年和一年生北苍术对菌根依赖性分别达到36%和52%,全株干重分别提高56.2%和108.4%,均达显著水平。同时,接种用于栽培北苍术的菌剂的次年生北苍术根长、根表面积均显著高于不接种处理。表明本发明的用于栽培北苍术的菌剂更适合北苍术幼苗,形成的菌根化幼苗具有较好的生长势和发育良好的根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栽培北苍术菌根化苗的菌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DC.)Koidz)为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以干燥的根茎入药,是中医药大宗药材之一。近年来,野生北苍术被过度采挖导致资源日益枯竭,为满足市场需求,人工栽培规模逐年增多,但由于种植不规范,突显出许多问题:①种苗繁育不规范、市场缺口大、价格波动大,影响质量和效益。②中药材野生性强,仿野生技术不规范,常规农业栽培措施难以达到抗逆、耐密、高产的目标,且土传病害严重。③中药材生产技术侧重于重产量轻质量,滥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是陆地土壤中一类重要有益真菌,广泛存在于各类生态系统中,如高原、平原、农田、沙漠、湿地、重金属污染区、盐碱地等。但不同生态系统中AM真菌优势群落组合存在差异,这些组合差异是宿主植物和生境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其帮助植物适应不同生态系统的前提,如改善植物营养状况,增强宿主植物的抗旱性、抗盐渍性、抗病性等。这些不同生境中AM真菌优势群落组合差异,正是AM真菌具有生态专性共生特性的表现,也决定着不同植物对不同AM真菌的菌根依赖程度高低。

目前关于药用植物根区土壤中AM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发现药用植物AM真菌种质资源丰富,其中曹敏[1]等人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现重庆地区茅苍术根际土壤AM有球囊菌门3纲4目8科9属,其中球囊霉属相对丰度最高,达到67%。随着菌根研究的快速发展,将丛枝菌根真菌应用到药用植物栽培中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研究报道AM真菌对药用植物栽培具有显著的促进生长、提高抗逆性和药用成分的作用。因为AM真菌的生态专性共生特性使得药用植物与AM真菌建立共生关系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且研究表明土壤中土著优势AM真菌对植物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2]。因此对药用植物根区土壤AM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并诱导培养获得优势土著AM菌,运用到药用植物栽培及保种引种繁育中,对保护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改善药用植物生长状况和提高有效成分含量,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曹敏,胡开治,刘燕琴,等.高通量测序分析重庆地区茅苍术根际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微生物学通报,2020,9:2877-2886.

[2]薛英龙,李春越,王苁蓉,等.丛枝菌根真菌促进植物摄取土壤磷的作用机制.水土保持学报,2019,33(6):10-20.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繁育菌根化北苍术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制备用于栽培北苍术的菌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含有丛枝菌根真菌的野生北苍术根系周围带细根系的根区土壤得到根土混合物;将所述根土混合物与灭菌基质混合后栽种宿主植物,待宿主植物的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达到75%以上,且丛枝菌根真菌孢子成熟时,将宿主植物的根系粉碎后作为菌剂的成分,得到用于栽培北苍术的菌剂。

上述方法中,所述菌剂含有丛枝菌根真菌。

上述方法中,所述野生北苍术与北苍术的待栽培地位于同一地区。

上述方法中,所述野生北苍术可为三年生以上的野生北苍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承德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承德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96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