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玉米醇溶蛋白为交联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1292.2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1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张起辉;王淑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迈德凯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9/00 | 分类号: | C08F289/00;C08F220/06;C08F2/44;C08K3/22;C08J9/26;B01J20/26;B01J20/30;C07C237/26;C07C231/24;G01N27/30;G01N27/4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付丽 |
地址: | 400060 重庆市九龙***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蛋白 交联剂 分子 印迹 聚合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玉米醇溶蛋白为交联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四环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玉米醇溶蛋白为交联剂,四氧化三铁为基体,进行表面聚合,制备得到。本发明首次利用玉米醇溶蛋白为原料制备了生物相容性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BMMIPs),BMMIPs吸附量大,吸附速度快。此外,BMMIPs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检测限和定量限较低,分别是0.028和0.055μg/mL。经分析结果表明,BMMIPs是在复杂生物样品中富集四环素的理想材料。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以玉米醇溶蛋白为交联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玉米醇溶蛋白为交联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与生活,其中抗生素类药品在畜牧业的广泛使用值得我们的注意。四环素(TC)类抗生素是一类运用于动物病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广谱抗生素,随着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抗生素滥用问题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滥用势必会导致残留的增加,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残留主要是表现在土壤、水环境、肉制品、乳制品中。如果人们长期使用被残留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的饮用水或者乳制品,会引起肠道内的菌群失调,进而引发胃肠道感染。在环境中残留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如果没有被及时生物降解,这过程产生的耐药菌,最终仍会通过食物链循环进入人体内中,长此以往会导致人们产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和皮疹等现象,直接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
由此可见,此类兽药残留问题应当立刻解决。主要的解决手段是以仪器检测为主,例如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红外光谱(IR)、质谱(MS)[9]。但是实际样品基质十分复杂,使得检测时背景干扰较大,会影响检测的准确度,检测限也较高。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前处理,排除干扰的话,对仪器本身而言具有较大损伤。常见的处理方法有很多,比如:液液萃取(LLE)、固相萃取(SPE)、固相微萃取(SPME)、超临界流体萃取(SFE)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固相萃取法。
SPE的原理是将液态的样品通过某一固定相,固定相中含有不同种类的吸附剂,能特定保留样品中某种或者某一类重要组分,再选用两种合适的溶剂进行去杂质和洗脱的步骤,最终以较快速度得到纯化且浓缩后的目标物质。1962年,Anton等人首次使用氧化铝作为吸附剂来净化样品。常见传统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藻土、氧化铝。但是传统的SPE方法由于目标分子与吸附剂是非特异性作用,而且萃取液需要二次净化,所以极大限制了SPE的进一步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醇溶蛋白为交联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中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于抗生素如四环素分子选择性吸附能力强,检测限低,方便快捷。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玉米醇溶蛋白为交联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四环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玉米醇溶蛋白为交联剂,四氧化三铁为基体,进行表面聚合,制备得到。
优选的,所述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为1:(9~12)。
优选的,所述交联剂的质量与功能单体的体积之比为(2~10)mg:(1~10)μL。
本发明提供如上文所述的以玉米醇溶蛋白为交联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盐酸四环素、甲基丙烯酸在溶剂中进行预聚合;
B)将预聚合产物、四氧化三铁和玉米醇溶蛋白混合,使用磁铁吸出后,加入纯水中,进行自聚合;
C)自聚合完成后使用磁铁将物料吸出,去除四环素模板分子,得到以玉米醇溶蛋白为交联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的溶剂为体积分数为75~85%的乙醇水溶液。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预聚合的温度为20~40℃;预聚合的时间为6~24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迈德凯医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迈德凯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12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