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道浇口的余气再利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1293.7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3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彭永生;潘连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3 | 分类号: | B29C45/73;B29C45/78;B29C45/4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朱阳波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浇口 再利用 结构 | ||
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流道浇口的余气再利用结构,包括流道浇口机构,设置有流道浇口主体、调温组件和顶出组件,调温组件设置于流道浇口主体上,顶出组件设置于调温组件上;供气机构,与调温气道连通;余气回收机构,与调温气道连通;余气做功机构,与余气回收机构连通。实现对流道浇口本体和顶出组件直接进行调温,避免顶出组件与流道浇口本体之间发生碰撞和热交换;通过设置余气回收机构,将已经与流道浇口机构完成热交换的高压余气,引导至余气做功机构做功或者回收存储,为实时再利用高压余气提供了保障;通过设置余气做功机构,实现再次利用高压余气进行做功,避免高压余气中能量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流道浇口的余气再利用结构。
背景技术
主流道和浇口是注塑模具中承担塑胶流体通过的重要部件,熔融的注塑胶通过所述主流道和浇口到达所述注塑模具的型腔中,然后经冷却成型,在经顶出结构顶出,完成产品注塑;在注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温度控制直接影响注塑质量,并且,顶出结构也会在流道浇口机构中穿过,相对所述流道浇口机构移动顶出注塑产品。
可知,顶出结构在移动过程中会存在碰撞流道浇口机构的问题,伤损流道浇口机构和顶出结构;同时,顶出结构在所述流道浇口机构中,也会与流道浇口机构之间发生热交换,进而影响注塑过程中塑胶的温度控制,尤其是流道浇口机构处的温度控制,进而影响注塑质量;因此,现有技术为了保障对所述流道浇口机构处的温度控制往往会配置进行温度控制,但是目前温控过程中的热介质往往是配置为高压装填,且往往是在进行热交换之后直接排放,造成高压能量的浪费。
因此,如何现有技术存在缺陷与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道浇口的余气再利用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注塑时流道浇口机构顶出结构中顶出件与流道浇口机构碰撞,以及温控过程中浪费高压能源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流道浇口的余气再利用结构,其包括:
流道浇口机构,所述流道浇口机构中设置有流道浇口主体、调温组件和顶出组件,所述调温组件设置于所述流道浇口主体上,所述顶出组件设置于所述调温组件上;
供气机构,所述供气机构与所述调温组件连通;
余气回收机构,所述余气回收机构与所述调温组件连通;
余气做功机构,所述余气做功机构与所述余气回收机构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流道浇口机构还包括:
主流道,所述主流道设置于所述流道浇口主体上;
浇口,所述浇口设置于所述流道浇口主体上,并位于所述主流道的两侧,且与所述主流道连通;
其中,所述流道浇口主体上开设有与所述调温组件连通的风冷孔,所述顶出组件设置于所述风冷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调温组件包括:
调温气道,所述调温气道设置于所述流道浇口主体中,且与所述风冷孔连通;
风冷芯,所述风冷芯设置于所述风冷孔中,且所述风冷芯与所述调温气道连通,且密封隔断所述风冷孔和调温气道,其中,所述顶出组件设置于所述风冷芯中。
进一步的,所述风冷芯包括:
风冷芯本体,所述风冷芯本体设置于所述风冷孔中;
顶出孔,所述顶出孔沿设置于所述风冷芯本体的轴心处,所述顶出组件设置于所述顶出孔中;
环形气室,所述环形气室设置于所述风冷芯本体与所述调温气道的结合处;
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设置于所述风冷芯本体沿轴向的一端处,用于密封所述风冷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12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