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人体控温除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2642.7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68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林华;张贺;陈家隆;黄豪;张力元;赖铭灿;马育良;陈诗;张弓达;钟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41D13/12 | 分类号: | A41D13/12;A41D1/04;A41D13/005;A41D13/002;F25B21/02;H05B3/14;B01D53/26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海智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89 | 代理人: | 李艳芳 |
地址: | 524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人体 除湿 装置 | ||
1.一种便携式人体控温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马甲本体,内嵌于所述马甲本体内的吸风单元、温控单元、干燥单元、储能单元、送风单元与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温控单元包括升温单元与降温单元,所述降温单元与所述储能单元间通过导热件连接;
所述干燥单元设置在所述送风单元的一侧;
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吸风单元、温控单元、储能单元与送风单元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人体控温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风单元设置两个,均位于所述马甲本体前片的上部,且两个所述吸风单元对称设置在与人体左右胸部相对的位置处;
和/或所述送风单元设置两个,均位于所述马甲本体前片的下部,且两个所述送风单元对称设置在与人体腹部相对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人体控温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风单元包括内嵌于所述马甲本体内的蜗壳、以及嵌入安装在所述蜗壳上的涡轮风扇;
在所述蜗壳的上表面设置若干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沿所述涡轮风扇的外边缘间隔设置,并在所述第一支撑柱上安装有第一阻拦网,所述第一阻拦网罩盖在所述涡轮风扇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人体控温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具有涡轮腔与涡轮出风口,所述涡轮风扇安装在所述涡轮腔内;
在所述蜗壳的出风口侧安装有出风管道,且所述出风管道与所述涡轮出风口连通,以使所述涡轮风扇产生的高压气流流入出风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人体控温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温单元包括由内向外层叠设置的第一鳍片、半导体片与热量转移盒,所述热量转移盒通过所述导热件与所述储能单元相连,且所述第一鳍片、半导体片与热量转移盒三者间均填充涂抹硅脂材料;
和/或所述升温单元包括由内向外层叠设置的第二鳍片、PTC陶瓷片与保护壳,所述第二鳍片与PTC陶瓷片二者间填充涂抹硅脂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人体控温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温单元与升温单元均设置两个,均位于所述马甲本体背片上,且两个所述降温单元与升温单元分别对称设置在与人体背部相对的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人体控温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半导体片上下两面分别粘贴一用于实时感应半导体片温度的传感片,所述传感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人体控温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量转移盒分为左热量转移盒与右热量转移盒,均为全金属盒子,且所述全金属盒子内填充热传递材料;
所述导热件设置两组,均为空心管道,并在所述空心管道内填充热传递材料;
所述储能单元包括储能隔热盒、电磁阀与微水泵;
所述储能隔热盒具有注水口与出水口,并在所述储能隔热盒内填充储能材料;
第一组导热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左热量转移盒连通,第二端依次通过电磁阀、储能隔热盒的左部、微水泵、储能隔热盒的右部、电磁阀后与所述右热量转移盒连通;
第二组导热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左热量转移盒连通,第二端依次通过电磁阀、贯穿储能隔热盒、电磁阀后与所述右热量转移盒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人体控温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单元包括内嵌于所述马甲本体内的送风蜗壳、以及嵌入安装在所述送风蜗壳上的送风涡轮风扇;
在所述送风蜗壳的上表面设置若干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沿所述送风涡轮风扇的外边缘间隔设置,并在所述第二支撑柱上安装有第二阻拦网,所述第二阻拦网罩盖在所述送风涡轮风扇上方;
所述送风蜗壳具有送风涡轮腔与送风涡轮入风口,所述送风涡轮风扇安装在所述送风涡轮腔内;
在所述送风蜗壳的入风口侧安装有送风管道,且所述送风管道与所述送风涡轮入风口连通,以使所述送风涡轮风扇将所述马甲本体内的空气经送风管道漩入送风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人体控温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单元设置在所述送风涡轮入风口与所述送风管道之间;
所述干燥单元由过滤网合围,形成一过滤腔;并在所述过滤腔内放置干燥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医科大学,未经广东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264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