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龙卷风试验入口攻角智能调控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3944.6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22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张寒;吴同;郎天翼;茅建校;杜长青;刘骁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1M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美章 |
地址: | 21001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龙卷风 试验 入口 智能 调控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龙卷风试验入口攻角智能调控装置及方法,属于结构风工程试验设备领域,装置包括主控计算机、攻角调控装置、入口风速测试模块以及龙卷风模拟器内部PIV模块,其中,所述主控计算机与攻角调控装置、入口风速测试模块以及龙卷风模拟器内部PIV模块之间采用无线连接传输数据;主控计算机实时接收PIV模块提供的龙卷风模拟器内部风场结构参数,基于风场特征参数解析算法分析内部风场的实际攻角,并通过机器学习优化算法进行入口攻角的自主优化分析,将攻角调控量传输至攻角调控装置,从而实现目验龙卷风试验入口攻角精准调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构风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龙卷风试验入口攻角智能调控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风灾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数千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均暴露在太平洋台风的袭击范围之内,此外,我国幅员辽阔,气象环境复杂多变,常发生龙卷风、下击暴流等特异风灾害。其中,龙卷风是地球大气中最猛烈的对流风暴,其近地面最大风速可达170m/s,破坏力极强,常导致大量工程结构发生破坏甚至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2016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发生EF4级龙卷(地面最大阵风风速达74-89 m/s),导致99人死亡、800多人受伤,倒塌房屋3000多间,道路受阻,通讯、电网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毁。据统计,1991年至2014年,我国平均每年发生龙卷风43次,其中江苏和广东龙卷风发生次数最多,极易受龙卷风袭击。然而,江苏和广东作为我国两大经济重心省份,人员及基础设施分布相对密集,更易受龙卷风灾害侵袭。因此,为保障龙卷风多发区大量基础设施的安全,亟需研究龙卷风作用下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能,为工程结构抗龙卷风灾设计和运维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目前,龙卷风研究主要有现场实测、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等几种手段,其中,由于龙卷风尺度小、破坏力强、预报难度高等特点,现场实测的施行往往需要高昂的成本,且难以获得风场核心区的有效数据。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龙卷风已成为主要趋势,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方法,可模拟龙卷风对结构的作用效应,从而指导工程实践。然而,CFD方法仍然不够成熟,且模拟结果的准确性验证有待商榷。因此,试验研究是目前工程结构龙卷风效应分析最可靠和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对计算流体力学的结果进行验证,对现场实测的结果进行反演和解释。
龙卷风试验研究主要利用龙卷风模拟器生成人造缩尺风场,将工程结构物理模型置于风场中,并开展结构模型龙卷风效应测试与分析,从而指导工程实践。龙卷风模拟器是龙卷风试验研究的核心和关键,目前,世界上代表性的有美国Ward龙卷风模拟器、美国ISU龙卷风模拟器、加拿大WindEEE龙卷风模拟器等。以常用的Ward型为例,装置入流区采用格栅调节风偏角即可实现气流在装置内的旋转,从而形成人造龙卷风。然而,已有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入流区风攻角对龙卷风场具有较大影响,现有试验装置入流区仅可控制气流水平偏角,忽略了自然龙卷风场中入流区风攻角这一重要因素。因此,亟需一种攻角反馈调控方法及相应的辅助装置,用于调节龙卷风模拟器入流区的气流攻角,使得试验中可更真实地模拟龙卷风,从而使工程结构龙卷风效应试验结果更加准确。
发明内容
为解决龙卷风试验研究中不能控制入流攻角的问题,采用一种龙卷风试验入口攻角智能调控装置及方法,以实现龙卷风试验中入流区气流攻角的精准智能调节,从而使试验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一种龙卷风试验入口攻角智能调控装置,包括:
主控计算机、攻角调控装置、入口风速测试模块以及龙卷风模拟器内部PIV模块,其中,所述主控计算机与攻角调控装置、入口风速测试模块以及龙卷风模拟器内部PIV模块之间采用无线连接传输数据;
所述攻角调控装置包括:入流外延段,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入流外延段环形布置于龙卷风模拟器入流区的外围,每个入流外延段内均设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39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