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远洋船舶的双通道干式脱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5058.7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3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朱德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俊华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92 | 分类号: | B01D53/92;B01D53/83;B01D53/50 |
代理公司: | 江苏德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583 | 代理人: | 李刚 |
地址: | 212200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远洋 船舶 双通道 脱硫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远洋船舶的双通道干式脱硫装置,包括干式脱硫腔、喷料装置和透气封板,所述的干式脱硫腔形状为矩形壳体,干式脱硫腔两侧的底部均设有进气管,干式脱硫腔底部中空的设有锥形出料斗,干式脱硫腔的顶部右侧设有出气管,干式脱硫腔顶部设有喷料装置,所述的喷料装置包括喷头和料管,所述的喷头设在干式脱硫腔内部的顶端,喷头通过料管连通干式脱硫腔顶部外侧,所述的透气封板均设在干式脱硫腔的进气管开口处,透气封板形状为矩形,本发明通过喷料装置将高温煅烧后的碳酸钙粉末喷至干式脱硫腔内,从而完成尾气的干式脱硫,并通过透气封板防止碳酸钙粉末进入进气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干式脱硫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远洋船舶的双通道干式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运输是指使用船舶通过海上航道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港口之间运送货物的一种方式,在国际货物运输中使用最广泛,目前,国际贸易总运量中的2/3以上,中国进出口货运总量的约90%都是利用海上运输,船舶一般都是使用的残渣燃料油作为能量来源的,残渣燃料油是经过对原油进行各种处理,从中分离出各种组分以后残留下的部分,残渣燃料油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严重的污染了空气,因此,对一种船舶航运用尾气处理装置的需求日益增长。
从超大型船舶的主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量(100%负载时的废气量)达到例如20万Nm3/h以上。而且,在超大型船舶中,为了响应船内的各种电力需求等而设置有多个发电机、锅炉。因此,在搭载于超大型船舶的脱硫装置中,为了对从这些主发动机或多个发电机、锅炉排出的大量的废气进行脱硫,需要具有大的通过面积的吸收塔。如果欲通过在例如散装货船等比较小的船舶上搭载的主发动机用的以往的脱硫装置来应对这种情况,则需要配置多个吸收塔,在配置于船内方面会产生载货的减少或者船身尺寸扩大等的设计上的制约或变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用于远洋船舶的双通道干式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干式脱硫腔、喷料装置和透气封板,所述的干式脱硫腔顶部设有喷料装置,干式脱硫腔内侧底部的四周设有透气封板,通过使用喷料式的干式脱硫方式,用以将船舶的尾气实现脱硫的效果,这种方式工艺过程简单,无污水、污酸处理问题,能耗低,特别是净化后烟气温度较高,有利于烟囱排气扩散,不会产生“白烟”现象,净化后的烟气不需要二次加热,腐蚀性小。
更近一步的,干式脱硫腔形状为矩形壳体,干式脱硫腔两侧的底部均设有进气管,干式脱硫腔底部中空的设有锥形出料斗,干式脱硫腔的顶部右侧设有出气管,干式脱硫腔底部通过设有锥形出料斗,即可将喷料出的材料置于底部,进气管优先从腔底部进气保证优先接触反应材料,完成反应后的尾气自动上浮从顶部排出。
更近一步的,喷料装置包括喷头和料管,所述的喷头设在干式脱硫腔内部的顶端,喷头通过料管连通干式脱硫腔顶部外侧,通过喷头的形式将材料均匀的喷至腔体的内部,使船舶尾气充分的与材料接触,做到更好的脱硫反应效果。
更近一步的,透气封板均设在干式脱硫腔的进气管开口处,透气封板形状为矩形,保证脱硫材料不会从进气管散出,造成材料堵塞进气管等问题出现。
更近一步的,锥形出料斗底部设有出料管,将使用完毕、完全反应后的材料可以从锥形腔底内排出。
更近一步的,喷头数量为两个,喷头通过料管相互连接,保证喷头喷出的材料可以均匀的分布在腔体内部,保证材料可以更充分的与尾气接触。
更近一步的,透气封板材质为PTEF膜,PTEF膜可以有效的阻挡粉末又能使气体百分百的进入腔室内。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俊华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俊华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50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旋钢管耐腐蚀制备工艺
- 下一篇:抛光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