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渐进式巷道及隧道的破碎围岩的加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16925.9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35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江飞飞;周辉;盛佳;张奎奎;杨凡杰;卢景景;高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14;E21D20/02;E2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申龙华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渐进 巷道 隧道 破碎 围岩 加固 方法 | ||
1.一种渐进式巷道及隧道的破碎围岩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破碎围岩待加固的目标区域的三维形态模型,并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规划分区;
步骤二,采用柔性的金属网对所述目标区域的壁面形态进行塑形并固定;
步骤三,采用碎石填充所述金属网与所述目标区域之间的空腔;
步骤四,预埋注浆钢管至所述目标区域的所述破碎围岩的浅层;
步骤五,将所述注浆钢管的出露部分遮挡封闭,对所述壁面进行喷浆封闭并形成喷射混凝土层;
步骤六,所述喷射混凝土层完全凝结后,从最下排所述注浆钢管开始并依次向上逐排注浆,完成第一次注浆;
步骤七,所述目标区域的所述破碎围岩的浅层初步凝结后,钻孔形成第一注浆孔,向所述第一注浆孔内注浆,完成第二次注浆,且所述第一注浆孔的深度大于所述注浆钢管的预埋深度;
步骤八,所述第二次注浆初步发挥作用后,钻孔形成第二注浆孔,向所述第二注浆孔内注浆,完成第三次注浆,且所述第二注浆孔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注浆孔的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进式巷道及隧道的破碎围岩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中,采用中空锚杆向所述第一注浆孔内注浆并完成所述第二次注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进式巷道及隧道的破碎围岩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八中,采用中空注浆锚索向所述第二注浆孔内注浆并完成所述第三次注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进式巷道及隧道的破碎围岩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钢管的长度为[70,80]厘米,所述注浆钢管的预埋深度为[50,70]厘米,所述注浆钢管的安装角度为相对于水平方向斜向下[5,10]度,各排所述注浆钢管之间的排距为[1.0,1.5]米,任意同排相邻两所述注浆钢管的间距为[0.6,1.0]米;所述第一注浆孔的深度为[150,200]厘米,所述第一注浆孔的开设方向垂直于所述壁面,任意同排相邻两所述第一注浆孔的间距为[1.5,2.0]米;所述第二注浆孔的深度为[500,800]厘米,所述第二注浆孔的开设方向垂直于所述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进式巷道及隧道的破碎围岩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注浆的注浆压力不超过0.2兆帕,所述第二次注浆的注浆压力不超过1兆帕,所述第三次注浆的注浆压力不超过3兆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进式巷道及隧道的破碎围岩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混凝土层的厚度为[8,15]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进式巷道及隧道的破碎围岩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所述金属网之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0厘米,搭接部分采用铁丝捆绑固定或者焊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渐进式巷道及隧道的破碎围岩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中空注浆锚索向所述第二注浆孔内安装的同时,将锚索测力计安装在部分所述中空注浆锚索上,并将多点位移计安装在未安装有所述锚索测力计的所述中空注浆锚索所在的所述第二注浆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进式巷道及隧道的破碎围岩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收敛计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加固后的巷道/隧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渐进式巷道及隧道的破碎围岩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加固后的巷道/隧道的侧壁上钻孔形成观察孔,并定期监测观察孔内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692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