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动液体颗粒物控制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6952.6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5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俞汉青;钱晨;陈卓;刘宏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85 | 分类号: | G01N21/85;G01N21/25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陈问渠;何梅生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动 液体 颗粒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流动液体颗粒物控制的方法以及用于实现该方法的装置,以大流量流动液体为待采集样品,以大流量流动液体中的颗粒物为待观测对象;在待测现场环境外设置独立的、配置进水口与出水口的观测区域,观测区域内液体保持流动状态,在观测区域的底端设置透明底板,在观测区域内、位于透明底板的上方设置可活动的挡板,利用挡板与透明底板之间的压片实现将观测区域内大流量流动液体中的颗粒物单独分离和固定,利用挡板与透明底板之间相分离,使被单独分离和固定的颗粒物重回大流量流动液体中。本发明快速、高效、便捷,能在保证颗粒物形态和液体流动受影响较小的前提下,实现对颗粒物的位置操控和有效固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仪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流动液体颗粒物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工业水平逐渐提高,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污水废水排放量提高,对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影响增大。各种形式的水体包含的污染物种类众多,水质指标繁杂,其中颗粒物是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颗粒物在自然水体中广泛存在。作为研究对象,颗粒物并没有统一的严格定义。广义颗粒物可包括矿物微粒、有机无机胶体、高分子、细菌、藻类和腐殖质等物质成分。通常颗粒物比表面积较大,容易导致微污染物在微界面上发生吸附和化学反应,成为有机和无机微污染物的载体,进而影响微污染物在自然界中的迁移与转化。
颗粒物在活性污泥和污水中的存在也得到了大量报道。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具有将废水中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能力,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其主要作用物质是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是由细菌、微型动物等为主的微生物以及它们依附的胶体物质、悬浮物质等形成的絮凝体。活性污泥和污水中颗粒物成分复杂,可能含有多种菌群,如厌氧氨氧化菌,因此与污泥性能之间存在潜在关联。对这些颗粒物进行观察以及光谱分析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然而,颗粒物在大流量液体中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如,对管道造成阻塞、脱离观测区域、干扰后续的研究等。目前针对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较少。
因此,发明一种合适的方法和装置,解决实际情况中遇到的上述问题,更好地实现对流动液体中颗粒物的控制,成为促进本领域研究发展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流动液体颗粒物控制的方法及装置,快速、高效、便捷,以期能够在保证颗粒物形态和液体流动受影响较小的前提下,实现对颗粒物的位置操控和有效固定,同时使装置便携化、模块化和低成本化,使其能够耦合成像装置和光谱仪器,应用于现场实时观测等场景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流动液体颗粒物控制的方法:
以大流量流动液体为待采集样品,以大流量流动液体中的颗粒物为待观测对象;
在待测现场环境外设置独立的、配置进水口与出水口的观测区域,待测现场环境中的大流量流动液体能够经进水口引入观测区域中,观测区域内液体保持流动状态,在所述观测区域的底端设置透明底板,在所述观测区域内、位于透明底板的上方设置可活动的挡板,利用挡板的活动,或与透明底板之间紧邻贴设形成压片,或相分离;
利用压片实现将观测区域内大流量流动液体中的颗粒物单独分离和固定,利用挡板与透明底板之间相分离,使被单独分离和固定的颗粒物重回大流量流动液体中。
该流动液体颗粒物控制的方法,进一步设置如下:
所述待测现场环境为自然水体、容器或污水处理厂。
本发明同时提出了一种流动液体颗粒物控制的装置,用于实现上述流动液体颗粒物控制的方法,结构设置为:
通道内部空腔并作为观测区域,还设有与所述观测区域相通的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观测区域底端由可拆卸的透明底板封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69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