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病原微生物转运液制备装置及转运液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6958.3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1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潘子豪;俞菊仙;王娟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能生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C3/24 | 分类号: | B67C3/24;B67C3/26;B67C3/16;B67C3/28;B01F35/83;B01F35/71;B01F33/453 |
代理公司: | 南京鑫之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10 | 代理人: | 姚兰兰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雨合***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病原微生物 转运 制备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病原微生物转运液制备装置及转运液的制备方法,包括设备厢,混液机构、灌装机构和控制终端,混液机构位于设备厢厢内的一端,混液机构包括第一储存箱、第二储存箱、第三输送泵和搅拌罐,灌装机构位于所述设备厢厢内的另一端,其包括下输送带、上输送带和抬升机构;转运液的制备方法包括药剂混合和药剂灌装。本发明病原微生物转运液制备装置,实现转运液的自动灌装,制备装置轻巧移动方便,满足局部地区突发的、大规模的病原微生物的检测需求,适用于细菌样本和RNA病毒样本或DNA病毒样本采样后的转运,非灭活转运液可以最大程度保持病原体的活性,后续不仅可以用于病原的检测,也可以用于病原的培养和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病原微生物转运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病原微生物转运液制备装置及转运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全面分析病毒性感染发生的原因,往往需要将病毒从病患中采集提取出来并通过分析检测,以确定病毒感染类型。活体病毒可以最大程度保持样本的原始性,既可用于病毒的培养和分离,也可用于对病毒的各种分子生物检测。目前市面上的病原微生物转运液,无法同时适用于细菌样本和病毒样本(病毒样本包括RNA病毒样本和DNA病毒样本)采样后的转运,转运液难以保存病原体的活性,或存储在转运液中的病原体存活能力差,不便于后续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而且目前的转运液均为商家在厂房内制作完成,加上运输时效,影响使用的便捷性,特别是难以满足突发的、大规模的病原微生物的检测需求。
为此,我们设计出了一种病原微生物转运液制备装置及转运液的制备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转运液,无法同时适用于细菌样本和病毒样本采样后的转运,而且转运液难以保存病原体的活性,不便于后续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病原微生物转运液制备装置及转运液的制备方法,其目的是制备一种同时适用于细菌样本和病毒样本采样,便于后续病原的检测,及病原的培养和分离的病原微生物转运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病原微生物转运液制备装置,包括设备厢,混液机构、灌装机构和控制终端,所述混液机构位于所述设备厢厢内的一端,其包括第一储存箱、第二储存箱、第三输送泵和搅拌罐,所述灌装机构位于所述设备厢厢内的另一端,其包括下输送带、上输送带和抬升机构,所述第一储存箱内存放有第一溶液罐,所述第一溶液罐通过第一吸管连接第一输送泵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输送泵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二储存箱内放置有第二溶液罐,所述第二溶液罐通过第二吸管连接第二输送泵的输入端,所述第二输送泵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分别连通 第一三支管,所述第一三支管分三个导流管并分别与搅拌罐连接,所述搅拌罐的下端部分别引出输出端与第二三支管相连接,所述第二三支管通过第三吸管与第三输送泵连接,所述第三输送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输送管,所述第三输送管连接有喷管,所述喷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喷嘴。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厢为厢式可移动结构,其底部设置有底垫板,所述底垫板的下部四个角均设置有万向轮,所述第一输送泵、第二输送泵、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及第三输送泵分别固定设置在承托板上,所述承托板为条形板状结构,其两端分别固定于设备厢的厢体内壁两侧,所述喷管的一侧顶部设置有放置台,另一侧开设有收集口,且所述设备厢上与所述第一储存箱和第二储存箱对应的两侧面均开设有存液口,与所述下输送带对应的一侧开设有输送口,所述输送口的下端口低于所述下输送带的上表面,其上端面不高于所述上输送带的下表面,所述上输送带的上表面位于所述收集口内,所述收集口的两侧分别设置用于限定所述灌装托移动的限挡板,所述限挡板下底端承载于所述底垫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能生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未经大能生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69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