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机器视觉的桥梁动力特性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7129.7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6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武瑛;杨俊;朱丽军;王磊;孙彦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南湖学院;嘉兴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嘉兴华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84 | 代理人: | 孙艳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机器 视觉 桥梁 动力 特性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桥梁动力特性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移动车辆上安装加速仪形成移动采集设备;S2、驱动移动车辆匀速通过待检测桥梁,移动车辆上的加速仪采集加速度信号;S3、通过傅里叶变换获取移动车辆动力响应频谱;S4、重复10次上述操作,对动力响应频谱内的幅值Xf进行平均,并绘制能量谱密度曲线PSD,进而求取桥梁模态振型;S5、调整移动车辆位置,重复上述操作,获取多个桥梁模态振型。本发明通过基于机器视觉的桥梁动力特性识别方法,可以有效的检测桥梁动力特性,工作人员无需封锁桥梁,保证了桥梁的正常通行效率,也无需预设多个传感器,大大减低了操作难度,方便工作人员操作,也可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桥梁动力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机器视觉的桥梁动力特性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桥梁一般由上部构造、下部结构、支座和附属构造物组成,其中,上部结构又称桥跨结构是跨越障碍的主要结构;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支座为桥跨结构与桥墩或桥台的支承处所设置的传力装置;附属构造物则指桥头搭板、锥形护坡、护岸、导流工程等。
随着桥梁的长时间使用,其动力特性容易方法变化,若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发现,则会引发更大的工程事故,因此,需要阶段性的对桥梁进行动力特性识别检测,为长期监测桥梁结构性能变化提供可靠依据。现有的桥梁动力特性监测方法包括静态实验和结构振动实验,但静态实验在操作时,需要封锁桥梁,进而容易影响通行,造成交通的拥堵,而结构振动实验需要预设多个传感器,且需要专门的激励方式,整体操作较为困难,也容易存在识别不精确的问题。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基于机器视觉的桥梁动力特性识别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机器视觉的桥梁动力特性识别方法,以解决上述的桥梁动力特性识别方法存在弊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机器视觉的桥梁动力特性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移动车辆上安装加速仪形成移动采集设备;
S2、驱动移动车辆匀速通过待检测桥梁,移动车辆上的加速仪采集加速度信号;
S3、通过傅里叶变换获取移动车辆动力响应频谱;
S4、重复10次上述操作,对动力响应频谱内的幅值Xf进行平均,并绘制能量谱密度曲线PSD,进而求取桥梁模态振型;
S5、调整移动车辆位置,重复上述操作,获取多个桥梁模态振型。
进一步地,所述S1中的移动车辆连接在牵引车辆上,牵引车辆用于驱动移动车辆进行移动,以便测量桥梁的动力特性;
移动车辆与牵引车辆通过软性连接件进行连接,用于大大降低移动车辆向牵引车辆传递的振动信号,保证振动信号采集的精准性。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车辆上安装有信号接收器、摄像设备和定位系统,所述信号接收器与所述加速仪无线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器用于收集加速仪采集的加速度信号,所述摄像设备用于拍摄牵引车辆的行进轨迹,保证移动车辆的移动路径,所述定位系统用于定位牵引车辆的位置,以便更好的进行数据采集。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车辆上安装有处理终端,所述处理终端内设有计算机程序,用于处理加速仪采集的加速度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车辆上还设有配重件,用于自由改变移动车辆自重,以便可以有效控制移动车辆本身的固有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车辆的行车速度分别为:5km/h、20km/h、40km/h、60km/h、80km/h和100km/h,便于提高桥梁动力特性的监测精确度,保证整体的测量结果,大大降低整体的监测误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南湖学院;嘉兴学院,未经嘉兴南湖学院;嘉兴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71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