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明的氮化镓基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9893.8 | 申请日: | 2022-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9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宏;赵雪利;许淑宁;何佳琦;邢伟川;冯欣;杨伟涛;周瑾;张进成;郝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78 | 分类号: | H01L29/778;H01L29/20;H01L29/45;H01L29/47;H01L21/335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510555 广东省广州市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明 氮化 晶体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透明的氮化镓基晶体管,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衬底层(1)、沟道层(2)和势垒层(3)以及位于势垒层(3)上的源电极(4)、栅电极(5)和漏电极(6),其特征在于,所述沟道层(2)和势垒层(3)的材料为三族氮化物半导体,形成异质结结构,并在沟道层(2)和势垒层(3)的界面形成二维电子气,作为晶体管的导电沟道;所述衬底层(1)、沟道层(2)、势垒层(3)以及所述源电极(4)、栅电极(5)和漏电极(6)均为在可见光区间透明的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明的氮化镓基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底层(1)和沟道层(2)之间,设有成核层(11)、过渡层(12)和缓冲层(13)中的一层或者多层,当设置多层时,成核层(11)位于过渡层(12)下方,过渡层(12)位于缓冲层(13)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透明的氮化镓基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层(1)的材料为蓝宝石或玻璃,厚度为100-1000μm;所述成核层(11)的材料为氮化铝,厚度为10-300nm;过渡层(12)的材料为铝组分变化的铝镓氮,或者氮化铝/氮化镓超晶格,或者铝镓氮/氮化镓超晶格,厚度为100-1000nm;缓冲层(13)的材料为氮化镓或者铝镓氮,厚度为100-30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明的氮化镓基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沟道层(2)和势垒层(3)之间设有隔离层(14),在所述势垒层(3)上面,设有帽层(15),所述源电极(4)、栅电极(5)和漏电极(6)位于所述帽层(15)上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透明的氮化镓基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14)的材料为氮化铝,厚度为0.5-3nm,所述帽层(15)的材料为氮化镓,厚度为0.5-3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明的氮化镓基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沟道层(2)的材料为氮化镓或铟镓氮或氮化铝,厚度为100-500nm;所述势垒层(3)的材料为铝镓氮或铟镓氮,厚度为5-4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明的氮化镓基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电极(4)、栅电极(5)和漏电极(6)材料为具有导电性的透明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和纳米金属线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明的氮化镓基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金属氧化物为ITO或掺杂氧化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透明的氮化镓基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栅电极(5)为肖特基接触型,源电极(4)和漏电极(6)为欧姆接触型。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的氮化镓基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衬底清洗;
S2:在衬底上依次生长沟道层(2)和势垒层(3);
S3:表面清洗;
S4:在所述势垒层(3)上制备源电极(4)和漏电极(6),形成欧姆接触;
S5:在所述沟道层(2)和势垒层(3)制备晶体管的电学隔离;
S6:在所述势垒层(3)上制备栅电极(5),形成肖特基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989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镍基高温合金蠕变寿命预测方法
- 下一篇:光电探测器寿命评估方法、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