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底泥改良复合菌剂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22837.X | 申请日: | 2022-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45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陶妹英;曾庆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调水人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14 | 分类号: | C12N11/14;C12N1/20;C02F11/02;C02F11/04;C12R1/01;C12R1/07;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合肥上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88 | 代理人: | 黄晶晶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复合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适用于底泥修复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底泥改良复合菌剂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菌液扩大培养;S2,混合培养;S3,载体制备;S4,菌剂负载,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底泥改良复合菌剂及制备方法得到的产品在使用时,好氧菌增加底泥表层的好氧微生物含量,厌氧菌的投加,增加底泥中下层厌氧微生物的含量;载体的空隙可附着大量微生物,与底泥形成团粒结构,提高团粒厌氧环境,激发厌氧菌的活性,提高污染物的降解效率;载体与底泥形成团粒结构,增加底泥的通透性,使水体中的溶解氧渗透到底泥中,增加底泥表层的溶氧量,迅速激活投加的好氧微生物,同时激活底泥表层土著好氧微生物,迅速增加底泥表层的好氧微生物含量,改善底泥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底泥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底泥改良复合菌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对受到长期污染尤其是工业污染河道的治理和修复,首先需要对河道底泥或对清淤后的残留底泥进行稳定化改良,以消除残留的污染物,对水体的再次污染,为后续的修复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一个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多样化的环境,因此,底泥修复极为重要。
底泥改良剂是用于底泥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现有的底泥改良剂大多为化学成分,这种底泥改良剂在使用时,修复过程缓慢,条件苛刻,修复效果差,而且其中的化学成分容易残留在水体中,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底泥改良复合菌剂及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底泥改良剂大多为化学成分,这种底泥改良剂在使用时,修复过程缓慢,条件苛刻,修复效果差,而且其中的化学成分容易残留在水体中,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底泥改良复合菌剂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菌液扩大培养:
将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反硝化菌、芽孢杆菌、硝化菌分别进行扩大培养,直至检测到菌液中有效活菌数量均≥2×108CFU/mL;
S2,混合培养:
将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反硝化菌、芽孢杆菌、硝化菌菌液按比例混合后,进行混合培养,发酵得复合菌剂;
S3,载体制备:
S31,将活性污泥脱水,制得脱水活性污泥;
S32,将S31得到的脱水活性污泥与高粘凹凸棒粉、微粒形活性炭、粉煤灰按比例混合均匀,制备改性生物源多孔材料,作为载体;
S4,菌剂负载:
将改性生物源多孔材料浸泡在复合菌剂内进行菌剂负载,负载条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时间为72~96h,负载完成后,对改性生物源多孔材料进行风干处理。
优选的,所述S2中混合培养的时间为3~5d。
优选的,所述S2中混合培养的温度为30℃。
优选的,所述S31中脱水活性污泥的水分含量<30%。
优选的,所述S32中各组分含量的质量份数如下:
高粘凹凸棒粉10~20份、微粒形活性炭30~50份、粉煤灰10~20份、脱水活性污泥5~10份。
一种底泥改良复合菌剂,组成成分包括厌氧菌和好氧菌;
其中,厌氧菌包括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和反硝化菌;
其中,好氧菌包括芽孢杆菌和硝化菌
优选的,以质量百分比计,厌氧菌和好氧菌的含量如下:
厌氧菌70~80%、好氧菌20~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调水人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调水人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28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