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岩心-测井的有效裂缝宽度定量计算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25140.8 | 申请日: | 2022-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3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李雄炎;秦瑞宝;魏丹;曹景记;汪鹏;余杰;黄涛;李利;李铭宇;叶信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3/046 | 分类号: | G01N23/046;G01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孙楠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岩心 测井 有效 裂缝 宽度 定量 计算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岩心‑测井的有效裂缝宽度定量计算方法及系统,其包括:对岩心样品第一级扫描,判断是否有裂缝,若有则实验测量得到裂缝宽度,并判断是否需要计算裂缝宽度;对多块岩心样品进行物性实验得到多块岩心样品的第一孔隙度和第一渗透率,根据第一渗透率判断是否进行第二级扫描;进行第二级扫描判断是否有裂缝,若有裂缝则测量得到裂缝宽度,根据测井资料判断是否需要计算裂缝宽度;对岩心样品在内的多块岩心样品进行物性实验得到多块岩心样品的第二孔隙度和第二渗透率,根据第二渗透率判断是否对下一块岩心样品进行第二级扫描;根据预先建立的实验测量得到的裂缝宽度与计算得到的裂缝宽度之间的转换关系,判断待确定裂缝是否为有效裂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气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基于岩心-测井的有效裂缝宽度定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向深层、超深层发展,裂缝性储层逐渐成为增储上产的主力,其中裂缝是油气渗流的主要通道和产能贡献的重要因素。裂缝定量表征一直以来是业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尚未明确裂缝性储层中的哪些裂缝与喉道类似,仅作为渗流通道,对油气产能的贡献并不起作用;哪些裂缝对油气产能的贡献却起主要作用;区分上述不同类型裂缝的关键参数是裂缝宽度。
裂缝宽度定量计算方法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岩石物理实验测量得到裂缝宽度;开展全直径岩心、柱塞岩心等不同大小岩心样品的CT扫描实验,可以得到准确的裂缝宽度。第二类是测井计算得到裂缝宽度,基于声/电成像测井原理和方法,通过处理、解释声/电成像测井图像,可以计算得到裂缝性储层的裂缝宽度,但不同类型测井仪器采集的声/电成像测井资料和不同的裂缝宽度计算方法均存在差异,且缺少与岩石物理实验测量裂缝宽度进行系统对比,测井计算得到的裂缝宽度不确定性较大。此外,上述两大类方法由于没有与裂缝对渗透率的贡献建立联系,因此,仍然无法明确哪些裂缝与喉道类似,仅作为渗流通道,哪些裂缝能对油气产能的贡献起主要作用。
深层、超深层的作业成本非常高,裂缝性储层的准确评价,不仅可以大幅节约作业费用,而且可以优化井位部署和井位数量,从而大幅提高经济效益。由于没有明确哪些裂缝能对油气产能的贡献起主要作用,目前业界尚未形成有效裂缝宽度定量计算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岩心-测井的有效裂缝宽度定量计算方法及系统,能够准确计算深层、超深层中裂缝性储层中有效裂缝的宽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岩心-测井的有效裂缝宽度定量计算方法,其包括:对岩心样品进行第一级扫描,判断是否有裂缝,若有裂缝则实验测量得到裂缝宽度,并根据测井资料判断是否需要计算裂缝宽度;对包括进行所述第一级扫描的所述岩心样品在内的多块岩心样品进行物性实验,测量得到多块岩心样品的第一孔隙度和第一渗透率,根据所述第一渗透率判断是否进行第二级扫描;对所述第一级扫描无裂缝的所述岩心样品以及没有计算所述裂缝宽度的所述岩心样品,进行第二级扫描判断是否有裂缝,若有裂缝则实验测量得到裂缝宽度,并根据测井资料判断是否需要计算裂缝宽度;对包括进行所述第二级扫描的所述岩心样品在内的多块岩心样品进行物性实验,测量得到多块岩心样品的第二孔隙度和第二渗透率,根据所述第二渗透率判断是否对下一块岩心样品进行所述第二级扫描;根据预先建立的实验测量得到的裂缝宽度与计算得到的裂缝宽度之间的转换关系,判断待确定裂缝是否为有效裂缝。
进一步,所述对岩心样品进行第一级扫描,判断是否有裂缝,包括:
获取某油气田某一口井裂缝性储层预先设定深度下的岩心样品,对所述岩心样品进行纳米CT扫描,作为所述第一级扫描;
若没有发现裂缝,则对所述岩心样品进行所述第二级扫描。
进一步,所述根据测井资料判断是否需要计算裂缝宽度,包括:
如果该井采集的声/电成像测井资料显示没有裂缝,则对岩心样品进行所述第二级扫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未经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51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美丽乡村改造民房结构
- 下一篇:一种飞机V尾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