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电热性能的可拉伸锦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25156.9 | 申请日: | 2022-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8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超;刘玉兰;李亮;季家友;喻湘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5/233 | 分类号: | D06M15/233;D06M15/37;D06M10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陈熙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电热 性能 拉伸 锦纶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复合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电热性能的可拉伸锦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锦纶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溶液中浸泡5‑10分钟,取出后在60‑65℃干燥1‑2h,除去溶剂;2)将步骤1)得到的锦纶再在铁盐的乙醇溶液中浸泡10‑20分钟,取出,负载上催化剂铁;3)将步骤2)得到的锦纶置于含有5‑10mL吡咯的密闭容器中,在60‑70℃反应4‑8h,进行连续气相聚合,反应完后取出洗涤干燥,得到具有电热性能的可拉伸锦纶。本发明得到的锦纶具有可拉伸性、导电性与电加热性,在电加热可拉伸织布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复合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电热性能的可拉伸锦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衣物由最初的保暖,时尚需求,朝着功能衣物的方向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功能被集成到衣物上,如传感,发光,储能或加热等。其中,可加热衣物在防寒保温,医疗保健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潜力,促进可穿戴加热器件的发展。作为功能衣物的可穿戴可加热器件需要具有柔性可拉伸的性质,目前可拉伸要么将金属材料制成波纹状复合到衣物中,但制备复杂而且成本较高;要么将导电纳米材料与弹性基体复合而得到,但弹性基体多为绝缘材料,导电纳米材料与之复合会降低导电率。因此,迫切需要研发出具有较高导电性,可拉伸性以及优良加热性能的织物。
中国发明专利CN109972388A报道了一种快速电加热石墨烯织物的制备方法,采用石墨烯纤维和银纳米线、金纳米线或铜纳米线替代传统的加热电阻丝,使得加热更加均匀,电阻小,能耗低,并且石墨烯具有更优的柔韧性使得织物的整合性和舒适性得到提升。也有报道先制备石墨烯与聚吡咯的复合材料,然后采用流延法将其涂布在棉织物上,制备石墨烯/聚吡咯电加热织物(合成纤维,2021,50,29)。中国发明专利CN107805865A报道了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纤维的电加热织物,先用浮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纤维,再将多根碳纳米管纤维并束加捻得到多级结构纤维,最后将多级构碳纳米管纤维与普通纺织纤维以及少量金属纤维混纺,得到电加热织物。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电热性能的可拉伸锦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公开的改性锦纶的制备方法简单,不需要复杂设备,改性锦纶具有可拉伸性、导电性与电加热性,在电加热可拉伸织布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电热性能的可拉伸锦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锦纶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溶液中浸泡5-10分钟,取出后在60-65℃干燥1-2h,除去溶剂;
2)将步骤1)得到的锦纶再在铁盐的乙醇溶液中浸泡10-20分钟,取出,负载上催化剂铁;
3)将步骤2)得到的锦纶置于含有5-10mL吡咯的密闭容器中,在60-70℃反应4-8h,进行连续气相聚合,反应完后取出洗涤干燥,得到具有电热性能的可拉伸锦纶。
上述技术方案中:
步骤1)中,在锦纶表面涂敷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增加了锦纶的可拉伸性;
步骤2)中,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可吸附铁盐催化剂,有利于聚吡咯在锦纶上有效聚合分布;
步骤3)中,聚吡咯的气相合成避免了后期的溶液后处理;得到的聚吡咯既有导电性,又能在通电时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使得锦纶具有导电性与电加热性。
具体的,步骤1)中:所述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溶液中,溶剂为环己烷、二氯乙烷、醋酸乙酯或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溶液的浓度为1-2wt%。
具体的,步骤2)中:所述铁盐为碱式醋酸铁、对甲苯磺酸铁或氯化铁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混合,铁盐的乙醇溶液的浓度为2-5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51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