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碳的无金属锌负极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26526.0 | 申请日: | 2022-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3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臧晓蓓;孙涛;董建霞;曹宁;邵庆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H01M4/133 | 分类号: | H01M4/133;H01M4/1393 |
代理公司: | 山东祺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61 | 代理人: | 赵斌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金属 有机 框架 及其 衍生 负极 | ||
1.一种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碳的无金属锌负极,其特征在于:该负极由无金属锌浆料构成的涂层与集流体组成,所述的无金属锌浆料中的活性成分为MOF-5衍生碳、乙炔黑和PVDF,所述的集流体为铜箔或铜网或钛箔或钛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碳的无金属锌负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MOF-5衍生碳与乙炔黑、PVDF的质量比为8∶1∶1,将其利用NMP制备成浆料后,将浆料刮涂到集流体上,之后进行80℃,12h的真空干燥,以将NMP全部去除,浆料的涂覆量为干燥后1.1-1.5mg/G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碳的无金属锌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OF-5衍生碳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取1-3mmol硝酸锌溶于20ml DMF中,形成溶液A;
(2)取1mmol对苯二甲酸溶于20ml DMF中,形成溶液B;
(3)将溶液B缓慢加入溶液A,搅拌10min是二者充分混合,在高温高压环境下进行7h反应;
(4)之后进行抽滤,160℃真空干燥后得到MOF-5;
(5)退火阶段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在600℃进行4h保温,接着升温到800-1000℃进行4h退火,得到MOF-5衍生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碳的无金属锌负极,其特征在于:
步骤(1)和(2)中硝酸锌与对苯二甲酸的摩尔比为3∶1或2.5∶1或2∶1或1.5∶1或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碳的无金属锌负极,其特征在于:
步骤(4)中的抽滤次数为4次,并在抽滤后使用三氯甲烷对样品进行浸泡24h再进行真空干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碳的无金属锌负极,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升温到800-1000℃进行4h退火时,退火温度为800℃,850℃,900℃,950℃,1000℃5个温度值;0-600℃,升温速率为5℃/min;600-800℃,850℃,900℃,950℃,1000℃,升温速率为3℃/min。
7.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碳的无金属锌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MOF-5衍生碳与乙炔黑、PVDF的质量比为8∶1∶1制备为混合物,之后按照每克上述混合物滴加100滴NMP的比例形成流动的浆料,将上述浆料刮涂到集流体上,之后进行80℃,12h的真空干燥即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碳的无金属锌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集流体为9μm厚的铜箔时,涂覆面积为620mm*100mm,涂层厚度为60μm,最终得到的铜箔负载量为1.2mg/c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652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