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28702.4 | 申请日: | 2022-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2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旻;李明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核智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00 | 分类号: | G01F1/00;G01F1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隆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43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态 流量 在线 监测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液态烃输送技术,尤其涉及用于监测液态烃流量的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温度控制器、一级流量检测仪、二级温度控制器、二级流量检测仪、三级温度控制器,通过一级温度控制器对一级流量检测仪的进液进行温度控制,进而达到预设值,在该预设之下,固定成分的液体对应的流量和重量呈线性关系,进而能够进行一次流量检测,通过二级温度控制器对二级流量检测仪的进液进行温度控制,进而达到预设值,在该预设之下,固定成分的液体对应的流量和重量也呈线性关系,进而能够进行二次流量检测,将一次流量检测和二次流量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能够进行矫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态烃输送技术,尤其涉及用于监测液态烃流量的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液态烃是指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的含碳原子数5~16个的烃类化合物,通常是通过原油提炼或者煤热解得到,
主要包括煤油,平均分子量在200-250之间,密度0.8g/cm³,用作动力煤油、溶剂煤油、灯用煤油、燃料煤油、洗涤煤油;
柴油,碳原子数约为10-22,主要用作燃料,广泛用于大型车辆、铁路机车、船舰;
汽油,碳原子数约为5-12,是引擎的一种重要燃料,密度0.70-0.78g/cm³。
液态烃的制备通常通过原油分馏制得,分馏后通过压力容器进行储存,在分馏及灌装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流量检测。
由于液态烃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的特性,在制备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高等级的安防处理,且由于液态烃分馏之后得到的液态烃是混合物,压缩比、密度等受温度、压强影响较大,在检测液态烃流量的过程中,通常使用容积式流量计,在进行流量检测的过程中,进行温度、压强控制,为此,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例如GB/T 17288-2009/ISO 2714:1980,规定了液态烃体积测量容积式流量计计量系统,规定了控制液体种类、流量、压力、温度,以及对流量计的选择,进而保证流量检测正常工作。
在对液态烃进行流量检测的过程中通常通过控制整体环境的方式控制液态烃管路温度,通过增压泵与溢流阀相结合的方式控制压力、流量,进而为流量计的检测提供基础,流量检测具体选用椭圆齿轮流量计,检测精度较高。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对车间整体温度改变时间较长,且需要对车间进行新风循环,进而避免挥发性气体的富集,进而导致温度控制能力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控制温度、压强,且能够通过两次温度、压强控制后分别进行流量检测,得到的数据更准确的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液态烃流量在线监测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温度控制器、一级流量检测仪、二级温度控制器、二级流量检测仪、三级温度控制器,
所述一级温度控制器用于将液态烃的温度控制为检测温度一;
所述二级温度控制器用于将液态烃的温度控制为检测温度二,所述检测温度一和检测温度二不相同;
所述三级温度控制器用于将液态烃的温度控制为输送温度;
所述一级温度控制器、二级温度控制器、三级温度控制器之间设置有压力控制装置,所述压力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一级温度控制器、二级温度控制器、三级温度控制器之间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连通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连通有净化装置,所述一级温度控制器和二级温度控制器连接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温度控制器和二级温度控制器均包括过液内筒,所述过液内筒外密封套装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与过液内筒之间形成冷媒腔,所述冷媒腔通过冷媒管连通至制冷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头延伸至过液内筒内,所述温度传感器与过液内筒、密封套之间设置有密封连接装置,所述密封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温度传感器的外壳上的密封环一,所述密封环一与过液内筒之间密封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外壳上还设置有密封环二,所述密封环二与密封套之间密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核智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核智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87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