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碳化再生压制砖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29250.1 | 申请日: | 2022-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6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嘉茗;欧阳小伟;闫鑫;黄昌霖;张均懿;雷涛;陈炳聪;马玉玮;傅继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2 | 分类号: | C04B28/02;C04B40/02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孔令环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碳化 再生 压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碳化再生压制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预处理;S2碳化处理;S3配料1;S4配料2;S5成型;S6养护条件1;S7养护条件2。本发明通过再生混凝土的利用量达到了80‑90%,表面积的增大加速了碳化进程,通过碳化的方式处理再生混凝土粉可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一吨再生混凝土粉理论上可吸收0.5吨二氧化碳;另外碳化是以矿物态固定二氧化碳,CO2以碳酸盐矿物态的形式被固封在建材制品中,更安全稳定;相较于蒸压砖的蒸压步骤,本发明中可以省略掉,这不但减少了工业流程而且节约了资源,对环境保护起很大作用,若此砖经过蒸压养护步骤,则其力学性能将进一步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碳化再生压制砖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加速推进的快速发展期,城市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一些老旧建筑不断被拆除、新建,产生大量建筑垃圾,不仅污染了城市环境,而且造成了极大浪费,建筑垃圾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筑垃圾再利用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最好途径。另外,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为了建筑垃圾再利用以及响应碳中和这两个目的,相关人们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利用建筑垃圾和二氧化碳用于制作碳化压制砖就是途径之一。现有蒸压砖技术对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较少而且利用程度不高,大部分需要加10%以上的水泥,需要蒸压养护,另外还需要添加一定的外加剂,这不但不能降低资源消耗,而且污染环境。我国目前建筑垃圾的再利率仍较低,主要应用为:(1)作建筑物基础垫层或道路垫层;(2)经破碎后生产混凝土砌块砖、铺路砖等;(3)将废混凝土,废砖经粉碎、整形、过筛制成骨料替代砂石。上述三点主要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种方法的产品附加值低且对于巨量的建筑垃圾来说消耗量太少,第二种方法采用的水泥用量一般超过10%或者更多,且砖的质量差,第三种方法制成的骨料因残余砂浆含量多、形状多呈针状,骨料其性能远差于天然砂石,许多重要建筑物(如高速公路、高层建筑、桥梁等)不允许采用,限制了它的应用。我国是世界上煤炭和水泥生产和消费大国,大量高能耗的电厂、炼厂、水泥厂云集,且现阶段产业发展基本还是依靠传统化石能源,能源利用中的70%为煤炭,仍处于煤炭时代,一直面临着CO2减排的巨大压力。到目前为止,与其分离相关的研究基本上全部集中在化学试剂吸收、物理过滤分离以及化石燃料的新型利用技术等方面,而CO2的固化封存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封存、地质封存油井封存、植物吸收、微生物固碳、矿物封存以及钙镁基固体废弃物的固化储存。本世纪关于CO2的减排和储存,国内外主要集中在将CO2储存在深海海底和地底,该封存技术不仅投资巨大,而且大量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造成海洋酸化,影响海底沉积岩层,对海洋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由于地壳运动作用封存于海底和地质的二氧化碳气体可能会重新释放到大气中,难以实现永久封存。为此研发一种新型的碳化再生压制砖,它由80-90%的建筑垃圾组成,可以消耗大量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在处理过程由于碳化作用吸收CO2可达到永久封存的目的,另外它不需额外添加水泥。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碳化再生压制砖的制备方法,采用新的配方及工艺,具备吸收CO2,减少水泥用量等优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背景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碳化再生压制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预处理:
将回收的废弃混凝土中的水泥石粉粉碎后磨成细粉;
S2碳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92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