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用蒸汽喷射器供汽的节能气体加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33963.5 | 申请日: | 202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89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郭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兴军 |
主分类号: | F04F5/16 | 分类号: | F04F5/16;F04F5/36;F04F5/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度修典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4 | 代理人: | 杨方成;马欢萍 |
地址: | 1011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蒸汽 喷射器 节能 气体 加热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蒸汽喷射器供汽的节能气体加热系统,包括多个原汽源、多个蒸汽喷射器、气体加热器与多个疏水系统,多个原汽源中至少两个原汽源经过多个蒸汽喷射器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新汽源;多个原汽源与新汽源经过分级加热的气体加热器,由多个原汽源与新汽源形成分级梯度汽源对气体进行加热,气体沿着气体加热器中的气体流道流动,流动方向为依次经过压力由小到大的各级汽源,沿着气体流动方向气体加热温度值逐渐升高;经过气体加热器后排出的多路疏水依次流入对应的疏水系统。本发明通过利用高品质蒸汽作为动力蒸汽,将低品质蒸汽作为引入蒸汽,两者混合产生混合蒸汽,该混合蒸汽的温度、压力等参数满足并适合加热空气等气体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化工等行业用蒸汽加热空气及其他气体的技术领域,包括垃圾焚烧、危废品和生物质焚烧、钢铁、造纸、炼油、化工等行业,尤其涉及一种使用蒸汽喷射器供汽的节能气体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的工业化工厂内,工艺中需要对空气或者烟气等气体进行加热,以提高其温度满足工艺要求。用蒸汽加热气体是其中一种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在此情况下,大部分的蒸汽汽源来自锅炉、汽轮机等工位。由于被加热气体的温度与蒸汽参数不一定在一个梯度,即蒸汽的压力温度参数,大于或者小于被加热气体的温度区间,造成高参数蒸汽的能量浪费,尤其是做功能力浪费,低参数蒸汽得不到利用,从而背离了节能降耗的精神,也使生产或者使用蒸汽的单位遭受了经济损失和能源浪费,环境方面也不友好。
当高品质蒸汽参数远大于加热器需要的参数时候(温度,压力等),高出部分完全可以被利用做功或者其他用途,而不做无谓的浪费。而一些低品位蒸汽,可以很好的用来加热,其做功等能力比较匮乏。更有一些低品位蒸汽,因为压力、温度等参数达不到加热气体的参数要求,其汽化潜热和其他热量得不到释放,能量就会被浪费。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进一步地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蒸汽喷射器供汽的节能气体加热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气体加热器过多消耗高品质蒸汽,过少利用低品质蒸汽,从而造成能源的浪费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蒸汽喷射器供汽的节能气体加热系统,包括压力从低到高的多个原汽源、多个蒸汽喷射器、气体加热器与多个疏水系统,其中,
多个所述原汽源中至少两个原汽源经过多个所述蒸汽喷射器中的至少一个蒸汽喷射器形成新汽源;
多个所述原汽源与新汽源经过分级加热的所述气体加热器,由多个所述原汽源与新汽源形成分级梯度汽源对气体进行加热,气体沿着所述气体加热器中的气体流道流动,流动方向为依次经过压力由小到大的各级汽源,沿着气体流动方向气体加热温度值逐渐升高;
经过所述气体加热器后排出的多路疏水依次流入对应的所述疏水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疏水系统还包括专有回水系统,所述专有回水系统用于在原汽源或所述新汽源压力偏高或偏低时将所述疏水回收。当压力偏高时,可以在疏水系统中加装闪蒸罐,将闪蒸蒸汽作为一路汽源,汽源再放热,最终用常规疏水装置处理。也可加装换热器,对高压疏水进行换热,防止闪蒸等问题。如果蒸汽压力偏低,可以在疏水系统中加装疏水罐和疏水泵,将疏水输送回系统。考虑到因为压力低,汽源输送难或者管路成本高等原因,也可在汽源附近加装换热器,将蒸汽与二次介质(水或者油)进行换热,之后将二次介质输送至气体加热器,形成加热器的一级,根据加热器的温度梯度排序在加热器中,二次介质放热后,回到汽源附近的加热器继续加热。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原汽源包括超高压汽源、高压汽源、中压汽源、低压汽源、超低压汽源5种汽源。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原汽源包括高压汽源、中压汽源与低压汽源,其中,
所述高压汽源与所述中压汽源经过第一蒸汽喷射器后形成第一新汽源;
和/或,所述高压汽源与所述低压汽源经过第二蒸汽喷射器后形成第二新汽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兴军,未经郭兴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339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