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路板显影质量检测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40912.5 | 申请日: | 202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46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清华;杨海军;张仁军;牟玉贵;胡志强;孙洋强;邓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956 | 分类号: | G01N21/956;G03F7/30 |
代理公司: | 成都诚中致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0 | 代理人: | 曹宇杰 |
地址: | 629019 四川省遂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路板 显影 质量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路板显影质量检测装置及方法,检测装置包括:浸泡池用于浸泡线路板,还设有多个同心设置的回形框架;升降机构,用于升起多个回形框架;输送机构包括滑轨和排列于滑轨底部的若干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长条形吸附板、长条形卡板及排列于长条形卡板底部的若干夹具,夹具用于夹持线路板,长条形吸附板顶部设于滑轨上,底部用于吸附长条形卡板;显影质量检测组件,位于浸泡池外端,当线路板完成浸泡后,用于获取通过输送机构输送而来的线路板的图片,并根据图片检测显影质量是否合格。在电镀、蚀刻工艺之前完成显影质量检测,并且可以自动输送待检的线路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路板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路板显影质量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线路板加工工艺中,包括开料、钻孔、沉铜、压膜、曝光、显影等步骤,其中:曝光是先将线路菲林跟压好干膜的线路板对位,然后放在曝光机上,进行曝光,干膜在曝光机灯管的能量下,把线路菲林透明部分充分曝光,线路就转移到了干膜上;显影是用显影机里的显影液把没有被曝光的部分给显影掉,线路板的线路部分就出了黄色铜。
操作中,还需要对线路板的显影质量进行检测,大部分的线路板加工厂确认是否有显影不干净、品质异常的处理方式是:显影后通过操作人员目视或扫描设备对比,确认无异常后送电镀正常生产做首件确认,蚀刻完成后根据正常线路位置是否有缺铜或粗糙来判定显影是否品质真的合格。这种在电镀、蚀刻工艺完成后在进行显影质量检测的方式耗时较长,影响生产进度,同时如果有异常的板也只能做报废处理。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线路板显影质量检测装置及方法,在电镀、蚀刻工艺之前完成显影质量检测,并且可以自动输送待检的线路板。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线路板显影质量检测装置,包括:
浸泡池,其内有氯化铜溶液,用于浸泡线路板,还设有多个同心设置的回形框架,且浸泡池、多个回形框架之间都设有预设间距;
升降机构,用于升起多个回形框架,使其呈现阶梯状分布;
输送机构,至少设于浸泡池前侧、后侧中的一侧,每一侧输送机构的数量、位置与升起状态下的回形框架匹配,输送机构输送方向与浸泡池长度方向一致,输送机构包括滑轨和排列于滑轨底部的若干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长条形吸附板、长条形卡板及排列于长条形卡板底部的若干夹具,夹具用于夹持线路板,长条形吸附板顶部设于滑轨上,底部用于吸附长条形卡板,当回形框架升到最高点,长条形卡板自动卡于对应回形框架的顶部;
显影质量检测组件,位于浸泡池外端,当线路板完成浸泡后,用于获取通过输送机构输送而来的线路板的图片,并根据图片检测显影质量是否合格。
进一步的,共设置两个回形框架,升降机构包括转动电机、螺杆、四个齿轮和六个齿条,内侧回形框架两端分别设置一个齿轮,用于与外侧回形框架内壁对应位置设置的一个齿条啮合,外侧回形框架两端分别设置一个齿轮,用于与浸泡池内壁、内侧回形框架外壁对应位置均设置的一个齿条啮合,螺杆竖直设于浸泡池,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螺杆底部,外侧回形框架底部设有底板,螺杆顶部贯穿底板。
进一步的,一共设置四个输送机构,对称设于浸泡池前侧、后侧,输送机构包括至少三个夹持组件,且间隔预设距离。
进一步的,长条形卡板截面为开口朝下的F型,F型长条形卡板的两个支板用于卡在回形框架顶部。
进一步的,显影质量检测组件包括至少四个摄像头,均设置于支撑架上,支撑架截面为开口朝下的E型,支撑架设置方向与浸泡池长度方向垂直,E型支撑架中间支板位于浸泡池中轴线上,其中两个摄像头对称设于中间支板的两面,用于拍摄线路板的内侧面,另外两个摄像头分别设于E型支撑架两端的支板,用于拍摄线路板的外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09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