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盘桩承载能力监测的静载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41297.X | 申请日: | 202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9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沈道旭;韩辉;冯金;钟浪;刘灯明;刘欢;马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G01N3/06;G01C5/00;G01L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332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盘桩 承载 能力 监测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支盘桩承载能力监测的静载试验方法,通过慢速维持载荷法对试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并采集试验中施加的荷载以及试桩的位移和内力数据;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取试桩的承载性能。本发明试桩静载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通过千斤顶和油泵实现自动加载,并采用位移传感器监测桩顶位移,进而获取基桩Q‑s及s‑lgt曲线;同时采用弦式钢筋计监测桩身内力,以计算获取桩身轴力;本测试方法能够很好的反映出管桩的受力、承载性能,能够为场地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理论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桩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盘桩承载能力监测的静载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支盘桩是一种纵向变截面的异形桩,利用专用的挤扩设备在桩不同的截面处扩大桩径,以增加桩与土的接触面积来提升承载力。相比于传统直孔灌注桩,挤扩支盘桩承载性能较好,且能够节省工程造价;此外,支盘桩兼具环保节能、施工速度快、成桩工艺适用范围广以及承载力可调等诸多优点。因此,挤扩支盘桩在未来建设中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传统桥梁工程中遭遇软基区多采用长直孔灌注桩穿越软土层,传统研究利用现场试验、数值分析等方式开展,此技术对于公路桥梁和市政桥梁工程存在经济性差及设计承载力安全储备过大等问题。目前虽然通过多类足尺试验表明挤扩支盘桩在软土地基工程中具有承载优势,但对于挤扩支盘桩在软土地区中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缺乏深入研究,技术配套理论基础和设计方法滞后,且其试验方法未成系统,存在片面性的问题。
另外在现有的测试方法中,缺少规范化的数据测试过程和数据分析方法,检测的应力应变值不能够很好的反映出管桩的受力、承载性能,对于后续的施工缺乏准确而有效的指导,实际参考的意义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盘桩承载能力监测的静载试验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支盘桩承载能力监测的静载试验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慢速维持载荷法对试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并采集试验中施加的荷载以及试桩的位移和内力数据;
S2、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取试桩的承载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试验通过锚桩反力装置即超高压油泵站带动千斤顶对试桩进行加载,采用龄期应达到28d的混凝土作为软土地基,其荷载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并通过桩基静载荷测试分析仪控制,试桩的位移数据采用位移传感器对桩顶的沉降量进行采集,所述试桩内力数据采用钢筋应力计对试桩桩身的应力进行采集。
进一步地,所述通过慢速维持载荷法对试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预估最大加载值,按照每级荷载为预估最大加载值的1/10进行加载分级;
S12、分级加载,其中第一级加载两倍的分级荷载,每级加载后监测桩顶沉降量,当沉降量达到稳定时,再进行下一级加载;
S13、按照两倍的分级荷载间隔时间1小时进行逐级等量卸载,直到卸载至零荷载,每级卸载后监测桩顶沉降量;
S14、持续监测桩顶残余沉降量。
进一步地,每级荷载加载后的第5min、15min、30min、45min、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桩顶沉降量,每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得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即视为沉降量达到稳定。
进一步地,每级荷载卸载后的第15min、30min、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卸载至零荷载后再持续监测3小时,测读时间为第15min、30min,以后每间隔30min测读一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12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