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酒曲质量调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42805.6 | 申请日: | 202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36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何涛;夏维高;闫晓剑;张国宏;李光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启睿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9 | 分类号: | G01N21/359;G01N21/3554;G01N21/3577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吴中伟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红外 光谱 酒曲 质量 调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酒曲质量调控技术,其公开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酒曲质量调控方法,提高酒曲质量。本发明通过对制曲过程中的前期小麦筛选、润水、磨碎、加水拌合四个阶段进行优化调控,采用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对小麦筛选以及对润水、磨碎、加水拌合阶段的中间产物进行检测,从而对不合格产物进行进一步调控处理,本发明确保了制曲过程中的原料及中间产物均处于高质量状态,最终提高酒曲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酒曲质量调控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酒曲质量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酿酒技术中,酒曲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中间材料。酒曲上生长有大量的微生物及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将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转变成糖、氨基酸的速度。糖分在酵母菌的酶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即酒精。同时,酒曲本身包含有淀粉和蛋白质,也是酿酒的原料。因此,正是酒曲的加入极大程度提高了酿酒效率与酒水质量。
酒曲是多种微生物的复合,是酿酒发酵的原动力,酒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酒的质量和产量。要酿酒则需要先制曲,制曲实际上是扩大培养酿酒微生物的过程。具体过程为小麦→润水→磨碎→加水拌和为混曲→装入曲模→踏曲→入制曲室培养→翻曲→堆曲→出曲→入库贮藏→成品曲,在制曲的过程中又尤其以前半段过程最为重要,其中小麦的质量、小麦润水的程度、小麦磨碎程度、小麦加水拌合程度均直接影响成品酒曲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酒曲质量调控方法,提高酒曲质量。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酒曲质量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小麦筛选调控:
采用近红外光光谱检测技术对待制曲小麦关键组分的含量进行检测;
将检测结果与小麦质量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定小麦是否合格;
剔除不合格小麦,合格小麦进入小麦润水调控阶段;
S2、小麦润水调控:
对合格小麦进行润水处理,并通过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对润水小麦的水分含量实时检测;
将检测结果与润水小麦水分含量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定润水小麦是否合格;
对不合格润水小麦作进一步处理,合格润水小麦进入磨碎调控阶段;
S3、磨碎调控:
对合格润水小麦进行磨碎处理,并通过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对磨碎小麦的疏松度进行实时检测;
将检测结果与磨碎小麦疏松度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磨碎小麦是否合格;
对不合格磨碎小麦作进一步处理,合格磨碎小麦进入加水拌合调控阶段;
S4、加水拌合调控:
对合格磨碎小麦进行加水拌合处理,形成混曲,并通过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对混曲的水分含量进行实时检测;
将检测结果与混曲水分含量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混曲是否合格;
对不合格混曲作进一步处理,直至获得合格混曲,合格混曲进入下一制曲节点。
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关键组分包括水分、淀粉、蛋白质;
所述采用近红外光光谱检测技术对待制曲小麦关键组分的含量进行检测,具体包括:
采集待制曲小麦近红外光谱数据;对近红外光谱预处理后调用光谱模型,通过光谱模型预测小麦关键组分的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启睿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启睿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28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