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监理用基于回弹法的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43450.2 | 申请日: | 202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4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黄子强;刘锋;熊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穗丰华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52 | 分类号: | G01N3/52;G01N3/02;G01N3/04;G01N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515 | 代理人: | 金茜 |
地址: | 51062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理 基于 回弹 混凝土 强度 无损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监理用基于回弹法的混凝土强度检测装置,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外管。本发明通过设置有防干扰组件,防干扰组件安装于贴合罩内部,在通过该检测装置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时,撞击块撞击在混凝土上,被撞击点出现少量的混凝土碎块,该碎块位于贴合罩内部,容易对往复的调节杆上的撞击块造成冲击,导致该回弹距离出现变动,本发明中,在撞击块撞击的过程中,启动吸附泵,吸附泵通过环形气管上的吸附孔对撞击产生的碎块进行吸附,错位杆和收集罩起到阻拦和收集的作用,从而确保撞击产生的碎块被集中收集,不会对撞击块的往复造成任何的影响,确保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监理用基于回弹法的混凝土强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回弹法是用一弹簧驱动的重锤,通过弹击杆(传力杆),弹击混凝土表面,并测出重锤被反弹回来的距离,以回弹值(反弹距离与弹簧初始长度之比)作为与强度相关的指标,来推定混凝土强度的一种方法;由于测量在混凝土表面进行,所以应属于一种表面硬度法,是基于混凝土表面硬度和强度之间存在相关性而建立的一种检测方法。
现有的混凝土强度检测过程中,为了确保检测后的混凝土损伤程度最低,一般通过回弹法进行检测,现有的回弹法检测装置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按压杆对后方的弹簧造成挤压,弹簧反弹对按压杆造成的推动呈递进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弹距离逐渐的变小,然而现有的设备只能记录单个时间点上的反弹距离,无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间断式反弹距离的记录,导致该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存在单一性,容易出现错位,降低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导致该混凝土强敌无损检测装置缺乏使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监理用基于回弹法的混凝土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一侧外壁开有穿孔,且穿孔的内壁插接有拉杆,拉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拉杆位于上方的外壁开有放置槽,且放置槽的两侧内壁均等距离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位于一侧的多个挤压弹簧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夹持板,夹持板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导向板,两个夹持板之间夹持有同一个油墨纸,所述外管位于拉杆上方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油墨筒,油墨筒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罩,所述外管位于油墨筒上方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二号液压缸,二号液压缸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油墨杆,油墨筒的底部外壁开有适配孔,油墨杆插接于适配孔的内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管位于下方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手柄,且外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贴合罩,贴合罩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泵架,泵架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吸附泵。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贴合罩的内壁等距离固定连接有错位杆,且每个错位杆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收集罩,多个错位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环形气管,环形气管的外壁等距离开有吸附孔,吸附泵的吸附端通过管道连接于环形气管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拉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按压环板,且按压环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撞击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管位于拉杆外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内筒,且两个内筒的内壁均等距离固定连接有导流轨,每个导流轨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位于同一个内筒内部的多个滑动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挤压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挤压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接触环板,且挤压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按压弹簧,按压弹簧固定连接于外管的一侧内壁,按压弹簧位于内筒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管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三号液压缸,且多个三号液压缸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调节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环的外壁等距离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且每个缓冲弹簧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抵触球,调节环位于多个缓冲弹簧之间的外壁设有缓冲气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穗丰华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未经中穗丰华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34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