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竹笋精细加工的漂洗分选一体化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48154.1 | 申请日: | 202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4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胡强;蒋雅芝;王延云;王燕;汪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山师范学院;四川鑫竹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N12/02 | 分类号: | A23N12/02;A23N15/00;B07B1/22 |
代理公司: | 成都慕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78 | 代理人: | 冯琬茹 |
地址: | 614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竹笋 精细 加工 漂洗 分选 一体化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竹笋精细加工的漂洗分选一体化设备,包括机体,机体侧壁还固定连接有清洗池,还包括:分选部件,连接于机体顶部,浸洗组件,浸洗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清洗池内壁的承载板、转动连接于清洗池内壁的第一转轴和固定连接于清洗池内壁的波动部件,杂质分离部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清洗池侧壁的第二转轴、通过连接架转动连接于清洗池内壁的第一带轮组和固定连接于清洗池内壁的往复清理部件。本申请大大增加了清洗效果,避免清洗后的竹笋与杂质混合,而影响后续加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竹笋在清洗时,外层极易脱落,脱落的笋皮会与竹笋混合在一起,需要后期进行分离,增加加工工序,降低了生产效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竹笋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竹笋精细加工的漂洗分选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竹笋味甘、微寒,无毒,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竹笋还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并有防大肠癌的功效,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食用,为了使竹笋食用更加方便,需要对竹笋进行加工制作成笋干或脆笋等品种,而竹笋的加工一般都包括浸泡-清洗工序-分选。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007327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竹笋清洗装置,包括清洗箱,所述清洗箱右侧顶端中部安装有电机A,所述电机A通过转轴A与传动轮A连接,所述清洗箱内腔左右两侧中部之间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贯穿于清洗箱内腔左右两侧中部,所述转动杆外部垂直安装有毛刷,所述转动杆右侧顶部安装有传动轮B,所述清洗箱右侧面右上角垂直向内安装有喷水管。但该装仍存在以下不足:竹笋在清洗时,外层极易脱落,脱落的笋皮会与竹笋混合在一起,需要后期进行分离,增加加工工序,降低了生产效率,且清洗效果效果差,经过清洗后的竹笋难以达到加工要求,还需再通过人工根据竹笋大小进行分选,及其浪费人力;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用于竹笋精细加工的漂洗分选一体化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竹笋在清洗时,外层极易脱落,脱落的笋皮会与竹笋混合在一起,需要后期进行分离,增加加工工序,降低了生产效率,且清洗效果效果差,经过清洗后的竹笋难以达到加工要求,还需再通过人工根据竹笋大小进行分选,及其浪费人力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用于竹笋精细加工的漂洗分选一体化设备,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申请具体是这样的:
一种用于竹笋精细加工的漂洗分选一体化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侧壁还固定连接有清洗池,还包括:
分选部件,连接于机体顶部,用于对清洗后的各大小的竹笋进行分选;
刷洗部件,连接于清洗池内壁,用于对竹笋外表进行刷洗;
浸洗组件,所述浸洗组件包括滑动连接于清洗池内壁的承载板、转动连接于清洗池内壁的第一转轴和固定连接于清洗池内壁的波动部件,所述波动部件支撑端与承载板固定相连,用于对竹笋进行波动浸洗;
杂质分离部件,所述杂质分离部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清洗池侧壁的第二转轴、通过连接架转动连接于清洗池内壁的第一带轮组和固定连接于清洗池内壁的往复清理部件,用于对水面漂浮的杂质进行清理;
其中,所述第二转轴通过锥齿轮组与第一带轮组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带轮组通过外壁固定相连的连接杆与往复清理部件相配合;
输送部件,连接于清洗池内壁,所述输送部件与分选部件和浸洗部件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山师范学院;四川鑫竹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乐山师范学院;四川鑫竹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81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材成型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触发方式的可控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