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联排易识别带状复合光缆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48221.X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3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缪威玮;周卫云;谭枫;缪小明;薛赵剑;缪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B29C48/05;B29C48/154;B29C48/885;B29C48/92;B29C48/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闫加贺;张德斌 |
地址: | 2264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联排易 识别 带状 复合 光缆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联排易识别带状复合光缆及其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1)将圆形光纤带和柔性霓虹线安装到光纤放线架并分别调整圆形光纤带和柔性霓虹线的放线张力;(2)使透明内护层的原料进入内护层挤塑机,以于圆形光纤带和柔性霓虹线外挤塑透明内护层再将冷却后得到内护层单元;(3)将步骤(2)所得多个内护层单元进行并排连接后再于所得结构外挤塑透明外护层,再经冷却后得到所述多联排易识别带状复合光缆。本发明制得的多联排易识别带状复合光缆在应用过程中便于维修故障查找,还可在实现家庭网络信号传输的同时兼顾室内照明、房屋美化等功能(即实现家庭网络布线与家庭照明布线相结合),进而可节约家庭成本支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联排易识别带状复合光缆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光电复合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光缆作为数据中心建设主要应用物资,承载着数据中心信号传输功能,随着数据中心数据量爆发性增长,数据中心需通过不断增加光纤芯数来支撑更高的带宽和容量需求,这就导致在数据中心机房内,光缆布线槽及网络机柜中光缆布放密集度越来越高,如果机房内网络出现故障,想要快速寻找到出现故障的光缆,排除故障问题点将非常困难,从而为其维修带来很大的不便;同时随着家庭住宅房屋内全光网覆盖布线,网络要连接到每一个房间,但是现有网络布线与家用照明布线是独立分开的,这给施工安装带来不便,导致布线成本增加。
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的多联排易识别带状复合光缆及其制作方法已经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联排易识别带状复合光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多联排易识别带状复合光缆,其是由以上所述多联排易识别带状复合光缆的制作方法制得。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联排易识别带状复合光缆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1)将圆形光纤带和柔性霓虹线安装到光纤放线架并分别调整圆形光纤带和柔性霓虹线的放线张力;
(2)使透明内护层的原料进入内护层挤塑机,以于圆形光纤带和柔性霓虹线外挤塑透明内护层再将冷却后得到内护层单元;
步骤(2)中,所述内护层挤塑机的机头安装内护层模具,内护层挤塑机自进料口至内护层模具的出口依次设置为:进料口、机身一区、机身二区、机身三区、机身四区、机身五区、机颈和内护层模具的出口,温度分别为130±5℃、145±10℃、155±10℃、160±10℃、165±10℃、160±10℃、165±10℃及165±10℃;
步骤(2)中,所述冷却采用分段冷却,其中,与所述内护层模具的出口相连的第一段冷却采用冷却温度为60±10℃的温水冷却槽进行冷却,其余各段冷却均采用常温水进行冷却;
(3)将步骤(2)所得多个内护层单元进行并排连接后再于所得结构外挤塑透明外护层,再经冷却后得到所述多联排易识别带状复合光缆;
步骤(3)中挤塑使用的外护层挤塑机的机头安装外护层模具,外护层挤塑机自进料口至外护层模具的出口依次设置为:进料口、机身一区、机身二区、机身三区、机身四区、机身五区、机颈和外护层模具的出口,温度分别为125±5℃、135±10℃、140±10℃、150±10℃、155±10℃、155±10℃、160±10℃及160±10℃;
步骤(3)中,所述冷却采用分段冷却,其中,与所述外护层模具的出口相连的第一段冷却采用冷却温度为50±10℃的温水冷却槽进行冷却,其余各段冷却均采用常温水进行冷却。
作为本发明以上所述多联排易识别带状复合光缆的制作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当所述透明外护层内还设置有多根异形填充保护线时,步骤(3)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82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