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好氧池漂浮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49873.5 | 申请日: | 202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1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军;刘克成;曾四鸣;石荣雪;侯海萍;侯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张新利 |
地址: | 05002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好氧池 漂浮 填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好氧池漂浮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好氧池漂浮填料为球形多孔结构,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漂珠0.1%~0.5%,聚丙烯2%~3%,三氧化二铝1%~2%,成孔剂1%~2%,余量为苯乙烯系树脂单体。本发明制备的球形多孔漂浮填料可漂浮于好氧反应池中废水的表面,形成漂浮层,该漂浮层可富集废水中逸出的氧气,有效减少氧气从好氧池逸出,并且当废水中氧气浓度降低时,富集在漂浮填料中的氧气会重新溶解到水中,保证废水中始终维持较高的溶解氧浓度,降低气水比,有效提高生物好氧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从而提高了废水处理后的出水品质,同时降低了运行能耗,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好氧池漂浮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由水体污染引起的水质型水资源短缺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治理,对污水排放中各向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好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微生物代谢,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是一种无害化的污水处理方式。该方法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纺织印染、石油化工废水等领域的污水处理中,并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好氧反应是污水处理的主要技术,也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之一,但是,常规好氧反应器一般是通过鼓风机将气体输送至反应器底部,然后通过微孔曝气器释放,从而提高废水中的溶解氧水平,但是这种方法产生的气泡过大,混合不均匀,氧气传质效果较低,从而导致氧气利用率较低,且由于氧气在废水中一般停留时间较短,因此,一般好氧反应器均存在气水比较高,能耗高、处理效率低的问题。如何提高好氧反应器的氧气利用率,从而有效提高处理效率和效果仍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好氧池漂浮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选择特定的复合材料制成一种球形多孔漂浮填料,其可使废水中始终维持较高的溶解氧浓度,从而有效提高生物好氧处理效率,降低气水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好氧池漂浮填料,为球形多孔结构,包括如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漂珠0.1%~0.5%,聚丙烯2%~3%,三氧化二铝1%~2%,成孔剂1%~2%,余量为苯乙烯系树脂单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选择特定比例的漂珠、聚丙烯、三氧化二铝和苯乙烯系树脂等原料,制备成一种球形多孔漂浮填料,该填料可漂浮于好氧反应池中废水的表面,形成漂浮层,该漂浮层可富集废水中逸出的氧气,有效减少氧气从好氧反应池逸出,并且当废水中氧气浓度降低时,富集在漂浮填料中的氧气会重新溶解到水中,保证废水中始终维持较高的溶解氧浓度,降低气水比,有效提高生物好氧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从而提高了废水处理后的出水品质,同时降低了运行能耗,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优选的,所述好氧池漂浮填料的直径为17mm~23mm,密度为0.92t/m3~0.95t/m3,比表面积为1000m2/g~1200m2/g。
一般大孔树脂的直径小于1.5mm,而本发明制备的漂浮填料的直径在20mm左右,为大直径球。大直径球的力学均一性较难控制,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破碎。
本发明中加入漂珠调节填料的密度,并提高填料的耐热性,使得制备的漂浮填料的温度工作温度不小于60℃;通过加入聚丙烯降低大直径球的内应力,提高整体机械强度,保证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破碎问题;加入三氧化二铝调节多孔球的孔道均一性,平均孔径为80nm~120nm,并丰富微孔的存在,使30nm以下的微孔更丰富,从而提高制备的多孔球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从而显著提高吸附效果。
优选的,所述漂珠的粒径小于5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98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锰离子激活的红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远洋舰风能空气制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