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热电耦合地源热泵多联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50637.5 | 申请日: | 202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2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斌;傅弈融;郭韵;邱禧荷;王莎;沈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3/00 | 分类号: | F24D3/00;F24D3/02;F24D3/18;F24D18/00;F25B27/00;F25B29/00;F25B41/20;F25B41/30;F25B41/40;F01C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电 耦合 源热泵多 联产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热电耦合地源热泵多联产系统,该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还包括以下支路中的一个或多个:采暖支路,直接给住户(17)提供热量;供电支路,给住户(17)供电;供热水支路,给住户(17)提供热水;换热支路,用于住户(17)室内与地下之间的热交换。所述的供电支路包括螺杆膨胀机(2)和发电机(15);所述的太阳能集热器(1)、螺杆膨胀机(2)、发电机(15)和住户(17)依次相连。所述的采暖支路由直接相连的太阳能集热器(1)和住户(17)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让光热发电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单供热系统效率上有所提升,有很好的经济和绿色可发展效益,推广前景广阔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综合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热电耦合地源热泵多联产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热发电即聚光太阳能热发电(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也称 CSP,是太阳能发电中不同于光伏发电的另一种技术。
光热发电技术是利用光聚焦原理,把太阳光线的分散能量进行高度聚集,通过吸热器中工质吸收阳光热能,直接或间接地加热水,产生一定参数的蒸汽,然后送往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实际应用的主要技术种类有槽式、塔式、碟式和线性菲涅尔式。
槽式光热发电技术,分别采用槽式聚光镜和吸热管来聚焦和吸收太阳光热能,进而转化成电能。槽式聚光镜是一种高精密度的太阳反射镜,按主要制造材料可分为两种:玻璃反射镜和铝板反射镜,反射镜的横截面采用槽式抛物面。吸热管一般由碳钢或合金钢材料制作,具体根据设计运行温度而定。吸热管安装在抛物镜的焦线上,与聚光镜一起构成槽式聚光器。
槽式聚光器的聚光比比较低,一般不超过100。槽式光热发电技术在欧美具有二十多年的商业化运行经验,技术比较成熟,产生的水蒸气已经达到 371℃的商业化电站运行温度,电站年均光热电转换效率已达16%,理论峰值光热电转换效率最高可达21%。
目前带储热系统的槽式光热电站,发电功率所需土地约20m2/kW(露天布置聚光镜场),10MW的槽式光热电站占地300亩,50MW槽式光热电站占地1500亩。如若采用玻璃房内布置聚光镜,则占地面积可减半。目前国外带储热系统的槽式光热电站功率造价折合人民币2.5万元/kW左右,不带储热系统的槽式光热电站功率造价人民币2.2万元/kW左右。槽式光热电站目前可设计建设的单机发电规模以不超过50MW为宜,适合建设集中式光热电站,规模越大单位功率造价越低。
槽式光热发电应用的典型案例有:20世纪80~90年代美国加州建造的由9 座电站组成的354MW的SEGS系列电站;西班牙Andasol1-2(100MW);希腊的克里达电站(50MW)。目前国内已经建成试运行的典型槽式光热发电示范项目有:国电青松吐鲁番新能源180kW槽式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兰州大成能源在甘肃兰州建设的200kW槽式菲涅尔电站;华能集团在海南三亚南山电厂1.5MW线性菲涅尔光热发电项目。
发展地源热泵系统是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需要。目前,建筑用能已占全国总能耗的。因此,抓紧建筑节能,以较少的能源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特续发展,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地源热泵系统和常规的供热空调系统相比大约节能50%,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节能、无污染的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新型空调系统。
北方农村地区经济落后,能源利用率较低,消耗量却并不小,在2021年全国多地尤其是北方地区所颁布了严格的限电令。若采用传统电能或焚烧秸秆来供热供暖,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会造成能源浪费。若能大量普及该系统替代传统的供暖供热供电系统,就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北方农村住宅多为附带院落的平房,屋顶及院落空余面积较大,有足够的面积和空间用于太阳能集热器、螺杆膨胀机、地源热泵等组件的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06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