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面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52758.3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3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同裕;王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吉山会津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14;C08L71/02;C08L23/16;C08K9/12;C08K9/10;C08K3/24;C08K7/26;C08K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鲁勇杰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新能源 汽车 面板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汽车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面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面板材料,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均聚聚丙烯40‑60份、共聚聚丙烯25‑40份、增韧剂1‑4份、改性珍珠岩10‑25份、增强填料5‑15份、抗氧剂0.2‑0.8份;其制备方法为:S1、称取均聚聚丙烯、共聚聚丙烯混合搅拌,然后添加增韧剂、改性珍珠岩、增强填料搅拌均匀,最后添加抗氧剂混合均匀,制得混合料;S2、混合料经挤出成型,制得成品面板材料;使面板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耐老化性、阻燃性,能够应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面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面板是汽车内饰的一种,主要用于覆盖汽车中控台暴露在外面的部件,汽车在炎热夏季停放在室外时,由于长期的阳光暴晒,容易使饰面板发生老化、变形,并且长期的高温还存在易燃的问题。
因此,急需制备一种新的面板材料应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面板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耐老化性、阻燃性。
发明内容
为了使面板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耐老化性、阻燃性,应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面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面板材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面板材料,所述面板材料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均聚聚丙烯40-60份、共聚聚丙烯25-40份、增韧剂1-4份、改性珍珠岩10-25份、增强填料5-15份、抗氧剂0.2-0.8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均聚聚丙烯、共聚聚丙烯、增韧剂、改性珍珠岩、增强填料相配合,利用改性珍珠岩和增强填料的填充作用配合增韧剂的增韧效果,进一步提高成品面板材料的耐热性和阻燃性;并且配合抗氧剂,使成品面板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老化性。
优选的,所述改性珍珠岩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按重量比为1:7-15称取四水合钼酸铵分散至无水乙醇中,然后添加开孔珍珠岩,四水合钼酸铵与开孔珍珠岩的重量比为1:3-7,经超声分散,开孔珍珠岩表面干燥处理,制得负载珍珠岩;
负载珍珠岩表面喷涂蜂胶液,负载珍珠岩与蜂胶液重量比为1:0.1-0.3,干燥后,制得改性珍珠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水合钼酸铵、无水乙醇、开孔珍珠岩、蜂胶液相配合,利用开孔珍珠岩的多开孔结构负载四水合钼酸铵,然后以蜂胶液在开孔珍珠岩表面进行包膜处理。
当采用面板材料制备汽车饰面板时,汽车在阳光下暴晒后,车内温度升高,蜂胶的熔点为60-70℃左右,当车内温度达到蜂胶的熔点后,蜂胶液干燥形成的蜂胶膜逐渐热熔,利用热熔后蜂胶较好的粘性,提高改性珍珠岩与聚丙烯材料的粘结性,使成品面板材料在较高温度下仍具有较高的强度;当恢复室温后,蜂胶液固化,利用固化后蜂胶液较好的韧性,配合开孔珍珠岩较高的强度,使成品面板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从而使面板材料循环受热后仍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开孔珍珠岩、四水合钼酸铵相配合,利用开孔珍珠岩较好的隔热效果配合四水合钼酸铵的吸热作用,通过隔热配合热吸收,便于控制成品面板材料表面的温度,提高成品面板材料的耐热性;当车门打开,开始散热时,热熔的蜂胶液逐渐固化收缩,使得改性珍珠岩、增强填料在面板材料内部结构中容易产生纳米级微缝,利用开孔珍珠岩的多开孔结构配合纳米级微缝,能够提高面板材料的散热速度,从而使车内饰面板快速恢复到室温。
开孔珍珠岩、四水合钼酸铵相配合,利用四水合钼酸铵中的结晶水配合多开孔珍珠岩的阻燃效果,进一步提高成品面板材料的阻燃性。
优选的,所述表面干燥处理包括如下步骤:
开孔珍珠岩表面干燥至无无水乙醇附着,然后在开孔珍珠岩表面喷涂聚乙二醇溶液,开孔珍珠岩与聚乙二醇溶液重量比为1:0.1-0.4,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吉山会津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吉山会津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27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