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薄规格花纹钢板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53724.6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8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劳瑞杰;尹逊民;李文泽;刘超;王江涛;吴金钟;王庆;韩翔;冯庆臻;张林超;谭跃;赵文;李斌;钱俊燃;王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照宝华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46 | 分类号: | B21B1/46;B21B27/02;B21B28/00;B21B37/16;B21B37/74 |
代理公司: | 成都欣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2 | 代理人: | 刘颖 |
地址: | 276800 山东省日照***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板 坯连铸连轧 工艺 生产 规格 花纹 钢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薄规格花纹钢板的方法,属于低碳钢花纹钢板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冶炼、连铸、连轧、卷取后制成不同厚度的花纹钢板,所述的连轧包括粗轧、感应加热和精轧;所述的连铸工序铸坯厚度采用90~110mm,扇形段采用前段高压水快速冷却,后段应用气雾冷却;所述的连轧工序中粗轧出口温度950~1100℃;精轧出口温度为740~810℃;精轧末机架出口获得花纹钢板厚度范围是0.8~6.0mm;卷取温度600~700℃。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在减低能耗的基础上,提高薄规格带钢在变形后的组织均匀性和豆高豆形,获得性能均匀的花纹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碳钢花纹钢板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采用铁素体轧制工艺生产薄规格花纹钢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钢铁行情持续走低,钢铁行业内竞争激烈,国内对环保问题也加强关注,因此探讨降本又环保的生产工艺对钢铁行业来讲是必要之举。因此,充分利用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开发应用新产品符合国家总体规划和行业需求。
目前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薄规格花纹钢板的方法研究比较多,例如《一种用CSP流程生产厚度为1.4mm花纹板的方法》(公开号CN107716552B),以及本公司的《基于ESP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薄规格花纹钢板的方法》(公开号CN106077090B),二者均采用全程奥氏体区轧制工艺。当变形抗力大时,薄规格花纹板轧制十分困难,因此现有技术铸坯经粗轧后需要在感应式加热炉进行加热至1120~1180℃,精轧出口温度≥850℃,方能使钢材部分或大部分在变形抗力较小的高温奥氏体区发生形变,但这种轧制方式能耗较大。精轧出口温度850℃时,钢材为低温奥氏体和部分铁素体,钢材强度大,需要较大的轧制力和压下率(20%~25%),进一步增加能耗成本且因增大工作辊的磨损而缩短了在线使用时间。
铁素体轧制工艺是一种针对低碳系列钢种的控制轧制技术,通过控制温度,带钢在全奥氏体状态下进行粗轧,在完全铁素体或部分铁素体状态下进行精轧。该工艺具有加热温度低、轧制温度低、温度损失小等优点,可生产薄规格热轧低碳钢,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利润的最佳选择。但是将铁素体轧制工艺引入本公司现有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薄规格花纹钢板工艺(CN106077090B)时,则会由于精轧机组部分或大全部在钢材变形抗力较小的低温铁素体温度区间轧制,带钢表面和边部温度低,摩擦力大,导致中间坯到成品带钢变形量小,组织不均;出现豆高偏小,豆形不饱满,且强度偏高,延伸率较低的缺陷;且带钢边部温度低,对工作辊磨损大,无法长时间批量生产。以上缺陷,限制了薄规格花纹钢板生产中进一步的节能减排降本增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薄规格花纹钢板的方法,可实现0.9~1.5mm薄规格花纹钢板的生产,缩短生产周期,采用低温铁素体工艺可有效实降低生产成本,节能环保。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薄规格花纹钢板的方法,包括冶炼、连铸、连轧、卷取后制成不同厚度的花纹钢板,所述的连轧包括粗轧、感应加热和精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铸工序铸坯厚度采用90~110mm,扇形段采用前段高压水快速冷却,后段应用气雾冷却;所述的连轧工序中粗轧出口温度950~1100℃;精轧出口温度为740~810℃;精轧末机架出口获得花纹钢板厚度范围是0.8~6.0mm;卷取温度600~700℃。
进一步的,上述冶炼工序中,C含量控制在0.01~0.05%。
进一步的,上述连铸工序中,扇形段的前段高压水快速冷却,水压10~20bar,水量占总冷却水量75~85%。
进一步的,上述精轧入口温度870~1000℃。
进一步的,上述精轧末机架上工作辊采用花纹辊,花纹辊通过平辊刻辊形成,下工作辊采用普通凹辊,凸度为-30~-70μm。
进一步的,上述精轧末机架应用动态窜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照宝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日照宝华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37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机电控制开关
- 下一篇:一种输送机构、保温层的制备方法及冷冻消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