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叠合梁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59539.8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4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张仕祺;黄逸群;刘祥;韦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C2/26 | 分类号: | E04C2/26;E04C2/30;E04C5/06;B28B23/00;B28B23/02;B28B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圣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8 | 代理人: | 李春 |
地址: | 350118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叠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叠合梁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叠合梁板包括中间层及其上下两侧的保护层,中间层及保护层内部设有钢筋笼,中间层与上下保护层之间均设有呈起伏状的分隔板,中间层与保护层相对一侧形成相互咬合的榫卯形;钢筋笼的预应力筋及箍筋贯穿分隔板浇筑于中间层及保护层内;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制分隔板;绑扎钢筋笼;安装模板;在设计位置布置预应力钢筋,通过先张法预应力台座张拉预应力筋至设计值,固定钢筋笼;浇筑中间层及保护层。本发明通过在普通混凝土的中间层上下两侧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形成保护层,大大减小截面尺寸,达到减轻结构自重,增大梁的跨度,减小工程造价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叠合梁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叠合梁板是指分两次浇捣混凝土形成的,第一次在预制场做出预制梁板,第二次在施工现场浇筑,连成整体;或指在第一次浇捣混凝土初凝之后,进行第二次浇捣成完整预制梁板,本发明属于后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对构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向着更大跨度的方向蓬勃发展,这要求叠合梁或叠合板满足大跨度的要求,同时需要有良好的耐久性。但目前解决大跨度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采用高标号混凝土或采用钢结构,这都导致建造成本极其高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叠合梁板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大跨度梁板的建造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叠合梁板,包括中间层及其上下两侧的保护层,所述中间层及保护层的内部设有钢筋笼,所述中间层与上下保护层之间均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呈起伏状铺设于中间层与保护层之间,所述中间层与保护层相对的一侧形状与分隔板相匹配,形成相互咬合的榫卯形;所述钢筋笼的预应力筋及箍筋贯穿分隔板浇筑于中间层及保护层内。
优选的,所述钢筋笼包括主筋、预应力筋及箍筋,所述主筋沿着叠合梁板的长度方向纵向布置,所述主筋为多根并列、且分别设置于上下两侧的保护层内;所述预应力筋与主筋平行设置,所述箍筋包裹在主筋及预应力筋的外侧、且贯穿分隔板设置,所述箍筋为若干根、且沿着主筋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中间层由普通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保护层由超高性能混凝土浇筑而成。
优选的,所述分隔板为压型钢板,所述压型钢板的波形包括但不仅限于梯形、矩形、正弦曲线或折线形状。
优选的,所述压型钢板的波峰间距为115、175、210或230mm,所述压型钢板的波峰高度为35或75mm;所述预应力筋贯穿设置于压型钢板的波峰高度正中。
优选的,所述预应力筋为FRP预应力筋,通过先张法张拉至预应力设计值。
优选的,所述主筋为FRP筋或者HRB400钢筋,所述中间层采用强度不低于C40的普通混凝土浇筑。
优选的,所述箍筋为直径为6-8mm的HRB400钢筋,所述箍筋的四角绑扎纵向主筋,并浇筑于上下两层保护层与中间层中。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新型叠合梁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预制分隔板:预先在分隔板上钻出预应力筋以及箍筋的预留孔道;
(二)绑扎钢筋笼:将预应力筋穿过对应预留孔道,并固定在先张法预应力台座上;将箍筋先通过预留孔道后,进行弯折;最后进行上下纵向主筋的绑扎;
(三)安装模板:模板与钢筋笼留出不小于30mm的保护层厚度;
(四)固定钢筋笼:在设计位置布置预应力钢筋,通过先张法预应力台座张拉预应力筋至设计值,固定好钢筋笼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95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