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建地铁车站与既有车站帮接试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59820.1 | 申请日: | 202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73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于建伟;吴悦;王二力;晏启祥;齐保栋;赵吉庆;张君臣;孙明辉;刘尚旭;赵晓龙;刘高岗;闫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E02D29/045;E02D2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陈航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建 地铁 车站 既有 试验装置 及其 实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建地铁车站与既有车站帮接试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包括模型箱;模型箱内设置有新旧车站一体模型和光纤检测设备;新旧车站一体模型包括新建地铁车站和既有车站,新建地铁车站和既有车站接触相连;新建地铁车站上设置有通道拆除组件;新建地铁车站和既有车站均包括多层新建地铁车站板;既有车站内的新建地铁车站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既有车站侧墙。本发明通过设置于模型箱内的新建地铁车站和既有车站接触相连,实现了新旧车站一体化,同时在实验数据监测方面采用光纤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其测量值贴近于实际施工情况,偏差较小,能够有效的评估新建地铁车站与既有车站的帮接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结构工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建地铁车站与既有车站帮接试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代不断变迁,城市地铁建设如火如荼,广覆盖、高密度的地铁线网在上海、北京、成都等地相继形成。在新建地铁施工过程中,出于空间资源有限与经济性的要求,不可避免地需要与既有结构物接驳而进行改建或扩建施工。其中新建地铁车站与既有车站帮接的情形较为常见,该类情形施工风险较大,不仅车站结构本身具有安全隐患,对周边地层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扰动。在如此复杂的作业环境中如何评估新旧车站帮接对结构与地层的影响是一个颇具工程意义的问题。
目前,新建地铁车站与既有车站帮接效果的评估主要是通过数值模拟计算进行,然而,受到网格密度、边界设置等多重可变因素的作用,数值模拟结果往往与实际施工数据偏差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建地铁车站与既有车站帮接试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解决了目前新建地铁车站与既有车站帮接效果评估偏差较大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新建地铁车站与既有车站帮接试验装置,其包括模型箱;模型箱内设置有新旧车站一体模型和光纤检测设备;新旧车站一体模型包括新建地铁车站和既有车站,新建地铁车站和既有车站接触相连;新建地铁车站上设置有通道拆除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设置于模型箱内的新建地铁车站和既有车站接触相连,实现了新旧车站一体化,同时在实验数据监测方面采用光纤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其测量值贴近于实际施工情况,偏差较小,能够有效的评估新建地铁车站与既有车站的帮接效果。
进一步地,新建地铁车站和既有车站均包括多层新建地铁车站板;既有车站内的新建地铁车站板的两侧均设置有既有车站侧墙,新建地铁车站内的新建地铁车站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地下连续墙围护板;既有车站一侧的既有车站侧墙与邻近新建地铁车站一侧的地下连续墙围护板内均嵌入有多个方形通道块。
进一步地,模型箱包括多个内板,多个内板构成顶部与底部均开口设置的正方体;内板上均设置有多根加筋条;加筋条包括水平向加筋条和垂向加筋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内板为透明亚克力材质,通过内板可以动态观察新建地铁车站与既有车站帮接过程中周围土砂及地表土体的变化特征。
进一步地,内板表面间隔设置有多根水平向加筋条,内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多根垂向加筋条;水平向加筋条的两端均延伸至与垂向加筋条接触相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模型箱外部采用加筋条加固箱体,限制了内板在装填土砂及后续新建地铁车站与既有车站帮接实验过程中产生不利变形。
进一步地,新建地铁车站内的新建地铁车站板靠近既有车站侧墙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螺丝端,其对应的地下连续墙围护板上开设有多个与螺丝端相配合的螺母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螺丝端的使用不仅使得连接的操作简易,使得连接处光滑整洁,而且螺丝端本身具有很强的承重能力,实现了新旧地铁车站间的平稳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西南交通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98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溶剂辅助明胶包裹制备氮掺杂碳框架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红火蚁的治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