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火蚁的治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59834.3 | 申请日: | 202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00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邓海元;苏伟红;罗伟祥;苏锦文;苏忠明;钟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颢源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7/00 | 分类号: | A01M17/00;A01M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卢劲亮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火 治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火蚁的治理装置,包括手持座、供液机构、驱动机构、打散机构、喷药机构和罩体,所述供液机构包括控制装置,所述供液机构用于向喷药机构输送药剂;所述驱动机构固设于手持座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打散机构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打散机构旋转,所述喷药机构与打散机构连接;所述罩体围设于打散机构以及喷药机构的外侧,所述罩体可相对打散机构上下运动;所述驱动机构以及供液机构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本申请公开的红火蚁的治理装置,供液机构先向喷药机构输送药剂,再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打散机构转动,以打散红火蚁的巢穴,可对巢内的红火蚁进行灭杀;罩体用于限定红火蚁的活动范围并用于避免泥土飞溅,提高作业安全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有害生物治理用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火蚁的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红火蚁分布广泛,适应性强,食性杂,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和攻击性,为极具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
红火蚁对人体有攻击性,且会重复蜇刺人体;若红火蚁的蚁巢被干扰或被破坏,红火蚁会迅速出巢并发出强烈的攻击行为:红火蚁以上颚钳住人的皮肤,以腹部末端的螯针对人体连续叮蜇多次,每次叮蜇时都从毒囊中释放毒液;人体被红火蚁叮蜇后,常会有如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会出现水泡,少数过敏人群还会产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即红火蚁对人体健康存在威胁。
进一步地,红火蚁会对入侵地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大敌;红火蚁会破坏草皮植被,使堤坝容貌千疮百孔,破坏土壤稳定性,导致水土流失;红火蚁还会破坏公共措施,红火蚁会损坏灌溉系统或损坏电线,导致设备故障无法正常工作,降低了工作效率。
目前国内外常采用化学方式防治红火蚁,采用诱杀药剂引诱并杀害红火蚁,但普遍存在引诱能力差的问题,红火蚁仅取食少量药剂,无法有效杀灭红火蚁,且会导致环境被污染。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火蚁的治理装置,可打散红火蚁的巢穴,并对巢内的红火蚁进行有效灭杀;且可使蚁丘下沉至与地面持平,减少水利工程堤坝水土流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火蚁的治理装置,包括手持座、供液机构、驱动机构、打散机构、喷药机构和罩体,所述供液机构包括控制装置,所述供液机构用于向所述喷药机构输送药剂;所述驱动机构固设于所述手持座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打散机构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打散机构旋转,所述喷药机构与所述打散机构连接;所述罩体围设于所述打散机构以及所述喷药机构的外侧,所述罩体可相对所述打散机构上下运动;所述驱动机构以及所述供液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所述的红火蚁的治理装置中,所述打散机构包括打散杆,所述打散杆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喷药机构与所述打散杆连接;所述打散杆的底部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轴套和抵块,所述轴套与所述打散杆可拆卸连接,所述轴套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叶片;所述抵块内设置有升温片,所述升温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所述的红火蚁的治理装置中,所述叶片的外侧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连接有打散链。
所述的红火蚁的治理装置中,所述喷药机构包括连接座以及一根或多根喷药杆,所述连接座通过旋转接头与所述打散杆连接,所述喷药杆固设于所述连接座的底部;所述供液机构与所述连接座的内腔连通,用于向所述连接座输送药剂;所述连接座的内腔与所述喷药杆的内腔连通,所述喷药杆上设置有多个喷嘴。
所述的红火蚁的治理装置中,所述罩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打散杆配合连接,所述连接座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供液机构连接;所述罩体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打散杆连接,并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喷药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颢源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颢源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98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