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低温干化耦合热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63115.9 | 申请日: | 202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53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夏玉坤;陈鑫波;程正奇;许晗;金喆浩;周恩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真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7 | 分类号: | C02F11/127;C02F11/13;C02F11/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品众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459 | 代理人: | 蔡陈祥 |
地址: | 31120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低温 耦合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低温干化耦合热解装置,包括机体、设于机体上用于对脱水污泥进行供料的上料组件、位于上料组件一侧且设于机体内的干燥组件、位于干燥组件一侧且设于机体内的固气分离组件、与机体连通且固定设于其上的热解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泥低温干化耦合热解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污水量和处理率的加速增加,导致污泥数量的加速增加,污泥是污水处理后的副产物,是一种由有机物、细菌菌体、病原体等组成的非均匀质体,如处置不当将对周围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传统污泥处理是将污泥干化,大幅度减少体积和重量后,送至后续处置,而无论是污泥低温干化、中温干化、高温干化,都需要大量的热量用于污泥中水分的蒸发,干化后的污泥采用热解方式,热解作为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常见的工艺手段,移植到污泥处置过程中,利用热解缺氧/绝氧的特性,在600℃高温下,污泥中的有机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并同时成为一股热解气,热解气经喷淋除尘后,变为一股较为洁净并含有一定热值的气流,可以作为热解工艺过程的热源。
但是由于传统的污泥干化热解处置过程中,热解后的高温烟气一般会利用余热锅炉产低压蒸汽的方式进行能量回收利用,干化过程和热解过程联合程度不够,同时干化过程中不能自动上料,及由于污泥堆积导致干化效率慢及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泥低温干化耦合热解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低温干化耦合热解装置,包括机体、设于机体上用于对脱水污泥进行供料的上料组件、位于上料组件一侧且设于机体内的干燥组件、位于干燥组件一侧且设于机体内的固气分离组件、与机体连通且固定设于其上的热解炉;所述上料组件包括第一隔板、固定设于第一隔板上的罩壳、同时固定设于罩壳和机体上的第一圆环及第二圆环、两端分别转动设于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上的空心转辊、固定设于机体上的基座、转动设于基座上且固定设于空心转辊内的主动轴、固定设于基座上用于驱动主动轴转动的电机、固定设于罩壳侧壁上的进气箱、设于罩壳上用于与进气箱连通的吹气孔、等距间隔设于吹气孔处的多个加热管、由空心转辊向外间距逐渐变大设置的多个第一斜板。
所述空心转辊包括辊体、等距环形分布且转动设于辊体上的多个第一转轴、固定设于第一转轴上的离心板、套设于第一转轴外侧且固定设于辊体上的弧形圆杆、一端可移动设于弧形圆杆上且另一端固定设于第一转轴上的连接板、转动设于离心板上的滚轮、由低到高且等距间隔设于离心板上的多个固定板、套设于弧形圆杆上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辊体和连接板上的第一弹簧。
所述罩壳上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有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位于第二凹槽处且可移动设于导轨上的顶板,所述顶板上设有弧形面,两端固定设于导轨和顶板上用于顶板复位的第二弹簧,所述滚轮位于导轨上滚动。
所述上料组件还包括转动设于机体上的第一传动辊及第二传动辊、绕设于第一传动辊和第二传动辊上的第一运输带、固定设于罩壳上的刮板、固定套设于第一传动辊上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设置且转动设于基座上的第二齿轮、固定套设于主动轴上且与第二齿轮啮合设置的间歇性齿轮、转动设于机体上的第三传动辊及第四传动辊、绕设于第三传动辊和第四传动辊上的第二运输带、固定套设于第三传动辊上的第三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设置且转动设于基座上的第四齿轮、固定套设于主动轴上且与第四齿轮啮合设置的第五齿轮。
所述上料组件还包括位于第一运输带上方且设于机体上的进料口、位于进料口处且固定设于机体上的盖板、可移动设于盖板上的移动板、设于移动板上的通槽、固定设于机体上用于驱动移动板移动的气缸、固定设于盖板上的料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真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真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631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