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化硅外延层生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66465.0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2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吕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希科半导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29/36 | 分类号: | C30B29/36;C30B25/20;H01L2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禾润科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25 | 代理人: | 勾昌羽 |
地址: | 215122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双灯路1号苏州纳***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硅 外延 生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碳化硅外延层生长方法,包括:步骤(1)、提供碳化硅衬底,并将所述碳化硅衬底装入反应腔中;步骤(2)、对所述反应腔内气体进行置换,然后向反应腔内充入H2,并将所述反应腔内的温度升温至1500‑1700℃;步骤(3)、对所述反应腔内充入H2、含Si源气、含C源气、含P源气、N2的混合气体,并对所述混合气体的充入比例进行控制,以进行改良层的生长;步骤(4)、当所述改良层生长达到目标厚度后进行退火处理;步骤(5)、进行外延层的生长。本发明提供的碳化硅外延生长方法,能够确保整外延层中没有BPD缺陷,有效避免了因此带来的器件不良;通过改良层的生长,有效改善了衬底的表面晶体结构缺陷,降低了外延层的缺陷密度,提高了终端器件的性能;采用双重N型掺杂的模式,提高半导体的导电性,有效降低电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碳化硅外延层生长方法。
背景技术
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典型代表之一,在电动车、充电桩、高铁、大型装备驱动、逆变器、白色家电等诸多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已形成大规模商业化的应用有JBS器件和MOS器件,但在器件制作的过程中,MOS器件良率普遍偏低,深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器件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导致电性能恶化的缺陷;二是材料本身固有的缺陷,比如说基面位错(BPD)等。
目前已有的方案就是在衬底上生长一层0.5~1.5微米的缓冲层(Buffer layer),然后再外延生长。该种单层缓冲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衬底一部分的BPD,但大部分BPD还是在外延层中消除,由于MOS器件是表面导电性器件,外延层中的BPD有可能导致器件的电性恶化而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碳化硅外延层生长方法,在碳化硅衬底上生长一层改良层,从而能够将衬底中所有的BPD缺陷全部转化成对性能影响极小的TED缺陷,在改良层上再外延生长,从而使外延层不含有BPD缺陷,以提高半导体器件的良品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化硅外延层生长方法,包括:
步骤(1)、提供碳化硅衬底,并将所述碳化硅衬底装入反应腔中;
步骤(2)、对所述反应腔内气体进行置换,然后向反应腔内充入H2,并将所述反应腔内的温度升温至1500-1700℃;
步骤(3)、对所述反应腔内充入H2、含Si源气、含C源气、含P源气、N2的混合气体,并对所述混合气体的充入比例进行控制,以进行改良层的生长;
步骤(4)、当所述改良层生长达到目标厚度后进行退火处理;
步骤(5)、进行外延层的生长。
步骤(2)中,反应腔内的温度保持在1500-1550℃。
步骤(3)中,所述含Si源气包括硅烷、三氯氢硅、二氯二氢硅、四氯化硅;所述含C源气包括甲烷、乙烯、丙烷;所述含P源气包括磷化氢。
步骤(3)中,Si:H2的摩尔比例在0.3%~0.5%之间;氢气的体积充入量为150slm,含Si源气的体积充入量为450sccm~750sccm。
步骤(3)中,P:N2的摩尔比例在0.1-10之间,其中,含P源气的体积充入量为1sccm~5000sccm之间,N2的体积充入量为1sccm~5000sccm。
进一步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反应腔内的压力低于1个大气压。
进一步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反应腔内的压力为0.1-0.9个大气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希科半导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希科半导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664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件测试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有线电视插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