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声音编码技术的组网传输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71019.9 | 申请日: | 202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66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郑江华;陈应;李金生;杨秋昊;肖菲;冷先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565 | 分类号: | H04L67/565;H04L67/52;G10L19/16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张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声音 编码 技术 组网 传输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声音编码技术的组网传输方法及装置,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该组网包括一个主设备以及至少2个子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作为传输目的地的子设备与主设备的设备间距不大于设备间距阈值时,主设备将控制指令以及关联的数据内容转化为预设格式音频数据,发送至作为传输目的地的子设备;当作为传输目的地的子设备与主设备的设备间距大于设备间距阈值时,主设备将控制指令以及关联的数据内容转化为预设格式音频数据,借助至少1个用于中转的子设备传递发送至作为传输目的地的子设备。本申请基于声音编码技术,对需要传输的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实现在设备组网间的传输工作,避免受电磁干扰,为数据传输的稳定可靠提供保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声音编码技术的组网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飞速发展,已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各行业已通过网络采集设备数据,进行数据统一管理及分析。目前的物联网系统主要基于网线、4G、Wi-Fi、蓝牙等网络传输方式,各物联网设备均自带网卡设备以接入物联网系统。
但是,在某些特殊的封闭使用环境,电磁干扰极大,且不方便接入防电磁干扰网线,故而,常规的无线网络通讯方式难以保障数据传输,会对数据传输的日常工作受到影响,从而耽误物联网的日常运作。
为不受强电磁干扰,现提供一种新的组网传输技术,以满足当前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声音编码技术的组网传输方法及装置,基于声音编码技术,对需要传输的数据进行编码处理,实现在设备组网间的传输工作,避免受电磁干扰,为数据传输的稳定可靠提供保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声音编码技术的组网传输方法,所述组网包括一个主设备以及至少2个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作为传输目的地的所述子设备与所述主设备的设备间距不大于设备间距阈值时,所述主设备将控制指令以及关联的数据内容转化为预设格式音频数据,发送至作为传输目的地的所述子设备;
当作为传输目的地的所述子设备与所述主设备的设备间距大于设备间距阈值时,所述主设备将控制指令以及关联的数据内容转化为预设格式音频数据,借助至少1个用于中转的子设备传递发送至作为传输目的地的所述子设备。
具体的,当用于中转的子设备的数量大于1时,所述用于中转的子设备之间的设备间距不大于设备间距阈值,首位所述用于中转的子设备与所述主设备的设备间距不大于设备间距阈值,末位所述用于中转的子设备与作为传输目的地的所述子设备的设备间距不大于设备间距阈值。
具体的,当用于中转的子设备的数量为1时,所述用于中转的子设备与所述主设备的设备间距以及与作为传输目的地的所述子设备的设备间距均不大于设备间距阈值。
具体的,所述主设备将控制指令以及关联的数据内容转化为预设格式音频数据,借助1个用于中转的子设备传递发送至作为传输目的地的所述子设备时,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主设备将控制指令以及关联的数据内容转化为第一预设格式音频数据;
用于中转的子设备接收所述第一预设格式音频数据,转化生成第二预设格式音频数据,并转发至作为传输目的地的所述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预设格式音频数据以及所述第二预设格式音频数据均包括控制指令、关联的数据内容、发起方ID、目的地ID、发送代理ID以及接收代理ID;
所述第一预设格式音频数据中的发起方ID和发送代理ID为所述主设备的设备ID,目的地ID为传输目的地的所述子设备的设备ID,接收代理ID为用于中转的子设备的设备ID;
所述第二预设格式音频数据中的发起方ID为所述主设备的设备ID,目的地ID为传输目的地的所述子设备的设备ID,接收代理ID为传输目的地的所述子设备的设备ID,发送代理ID为用于中转的子设备的设备I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10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设置信息复用方法和系统